-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由基的《偶作(其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孤独无依的愁绪以及对家乡和世事的感慨。首句"才退愁无友",写出了诗人刚刚退出某种困境或社交场合后,却发现自己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倍感孤独。"时艰悔有家"进一步强调了时局艰难,诗人甚至后悔拥有家庭带来的牵绊,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矛盾。
"乡心惭杜宇"借用杜鹃鸟的意象,杜宇又名子规,其叫声凄凉,常引发游子思乡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但这种思念又让他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在外漂泊或处境不佳,无法尽到对家人的责任。"世事付杨花"以飘忽不定的杨花象征世事无常和人生的不确定性,诗人将无法掌控的世事寄托于随风飘散的杨花,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消极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友情的渴望,又有对家庭的自责,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李太白观瀑图
忆昔李谪仙,泛舟彭湖东。
遂登庐山顶,直上香炉峰。
遥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
大声回九地,浮光散虚空。
万木震辟易,千崖殷钟镛。
清凉入肌骨,如归广寒宫。
赋诗留人间,至今响沨沨。
丹青极摹写,欲代玄造功。
逸驾不可追,举头睇飞鸿。
倚歌无人和,引袖乘长风。
新乡媪
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
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
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
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
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
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
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
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
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
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
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
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
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
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
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新乡媪》【元·乃贤】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2067c67626218b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