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冯凌(féng l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高远,不受困境所限制。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雪溪(xuě xī)的意思:雪溪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雪水流淌的溪流。
一湾(yī wān)的意思:形容河流、道路等弯曲的样子。
作雪(zuò xuě)的意思:指以自己的行为或言语来模仿或效仿别人,特指效仿别人的坏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溪的美丽与静谧。首句“冯凌泉石负春山”,以“冯凌”二字开篇,仿佛是溪水在轻盈地跳跃,穿越了山间的石径,带出了一股生机与活力。接着,“泉石”二字点明了溪流与岩石的亲密关系,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负春山”则赋予了山川以生命,仿佛山峦也在春日的温暖中苏醒,与溪水共同演绎着春天的故事。
第二句“更著清滩下一湾”,进一步描绘了雪溪的动态美。这里的“清滩”指的是清澈的河滩,而“一湾”则形象地勾勒出了溪流在河滩上形成的曲折之态,如同一条蜿蜒的银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雪溪的静态之美,也暗示了其动态流转的灵动。
接下来的“唤作雪溪殊不恶”,是对雪溪的直接赞美。诗人将这条溪流命名为“雪溪”,并认为这个名字非常合适,表达了对雪溪独特魅力的认可。这里不仅赞扬了雪溪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雪溪所蕴含的纯净、高洁品质的欣赏。
最后一句“只愁兴尽我空还”,则透露出了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期待。诗人似乎在想象自己畅游雪溪后,当兴致消散之时,只能独自离开,心中不免有些许失落。然而,这种情感并未破坏整体的和谐氛围,反而增添了几分人与自然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雪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