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曾止山·其二》
《送曾止山·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野寺莺花外,相逢泪满巾。

犹多天宝客,已少永和春。

龙去悲明日,天回望此人。

吾衰何足叹,勉作采芝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采芝(cǎi zhī)的意思:比喻寻找并选择优秀的人才。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回望(huí wàng)的意思:回顾过去,回忆往事。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天回(tiān huí)的意思:指天地交替,昼夜循环的自然现象。

天宝(tiān bǎo)的意思:指天上的宝物,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莺花(yīng huā)的意思:莺花是指杨柳和桃花,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送曾止山(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荒郊野外寺庙相遇的情景,通过“泪满巾”这一细节,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与不舍。

首句“野寺莺花外”,以“莺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而“外”字则暗示着环境的荒凉与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相逢泪满巾”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的场景,泪水不仅流露了离别的悲伤,也映照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犹多天宝客,已少永和春。”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将当前的相聚与古代的盛世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天宝”指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永和”则是东晋时期的太平景象。通过对比,诗人既赞美了往昔的美好,也暗含了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感伤。

“龙去悲明日,天回望此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以“龙去”比喻友人的离去,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舍;“天回”则暗示了对友人的深情凝望,希望能在未来重逢。这两句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吾衰何足叹,勉作采芝臣。”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已年老,但依然愿意像古代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希望他能在新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学署喻学斋联

岂曰游目骋怀,荒者辟,塞者疏,皆可见为学之道;

愿作中流砥柱,一拳山,一勺水,已欲障百川而东。

(0)

赠曹振镛联

再世宫衔,太保少保;两朝宸眷,司徒司空。

(0)

秦淮鸥波小榭自题联

我亦倚楼人,邀笛已成千古事;

谁为载酒客,开尊同看六朝山。

(0)

独山州衙联

茅屋三间,坐由我,卧由我;

里长一个,左是他,右是他。

(0)

挽武亿大令

降年有永有不永;廉吏可为可不为。

(0)

集句联

小诗试拟孟东野;款段曾陪马少游。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