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把分青壤,和根灌绿漪。
惯得为农乐,辛劳自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春耕时节拔秧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农事的忙碌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勤劳。
首句“吉辰逢社后”,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在春社之后的吉祥日子,预示着丰收的好兆头。接着,“比户趁忙时”描绘了家家户户都趁着这个忙碌的时节,投入到农事中去的情景,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盈把分青壤,和根灌绿漪”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拔秧的过程。农民们一手拿着一把秧苗,另一手则将秧苗连根带土一起拔起,动作熟练而迅速。这里的“青壤”和“绿漪”分别形容了土壤的肥沃和秧苗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农事活动的活力与希望。
“儿童担饷榼,妇子制秧旗”进一步展示了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事的温馨画面。孩子们负责运送工具或食物,妇女们则制作象征丰收的秧旗,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也体现了家庭协作的力量。
最后,“惯得为农乐,辛劳自不知”表达了农民对农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认同感。尽管农活辛苦,但农民们却从中找到了乐趣,这种乐观的态度令人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农民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不知身老大,犹似旧时狂。
为酒游山县,留诗遍草堂。
归期秋未尽,离恨日偏长。
更羡君兄弟,参差雁一行。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病起淮阳自有时,秋来未觉长年悲。
坐逢在日唯相望,袅袅凉风满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