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于父母国,去此欲何之。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二十四柳下惠》全文
- 翻译
- 忍受着离开父母之邦的痛苦,他要去哪里呢?
因此,柳下季三次担任鲁国的士师。
- 注释
- 忍于:忍受、承受。
父母国:指故乡或祖国。
去此:离开这里。
柳下季:古代贤人,姓展名禽,字子禽。
三为:三次担任。
鲁士师:鲁国的士师,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和教育。
-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柳下季(即柳下惠)高尚品德的赞扬。"忍于父母国,去此欲何之",意思是柳下惠虽然深爱自己的国家和父母,但他毅然离开,不知所往,暗示他可能为了更大的理想或道义而选择离开。"所以柳下季,三为鲁士师",说明柳下惠三次担任鲁国的士师(官职),他的孝行不仅体现在对家庭的忠诚,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上,体现了儒家推崇的忠孝两全的美德。
整首诗通过柳下惠的事迹,弘扬了孝顺与忠诚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他作为贤者的社会责任感。林同作为宋代诗人,通过这样的题材,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传统道德的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半栏花雨
半栏花雨。
是夜来凭处。
梦过溪桥逢柳住。
乱莺声残酒醒,正是关情,山枕上、吟就回纹锦句。
归鸿应别浦。
绿涨弥茫,早近湖阴唤船路。
览芳菲,歌窈窕,独立落根,剩一掬、间情凄楚。
欲待折、微馨寄相思,又生怕相思,带将春去。
八声甘州·甚年年
甚年年、心事占秋多,芳洲乱芜生。
正小山已桂,东篱又菊,秋为人清。
肠断洞庭叶下,倚西风、谁可寄芳蘅。
袅袅愁予处,欲醉还醒。
为问素娥饮否,自谪仙去后,知与谁明。
耿盈盈如此,分影落瑶觥。
步高台、夜深人静,有飞仙、同跨海山鲸。
归来也,远游歌罢,失却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