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其三》
《登碧岩寺卢舍那瑞像阁·其三》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我住莲华法界中,尘尘刹本来同。

旃檀一瓣聊兴供,吹满岩前万窍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尘刹(chén shā)的意思:指尘埃飞扬的地方,比喻热闹繁华、喧嚣拥挤的场所。

尘尘(chén chén)的意思:尘土、灰尘。比喻世俗、尘世间的事物。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来同(lái tóng)的意思:指人才或学识相近,相互吸取长处,互相比较。

莲华(lián huá)的意思:指莲花的花瓣,比喻美丽、纯洁的事物。

刹刹(shā shā)的意思:指迅速停下来或停留不动的意思。

万窍(wàn qiào)的意思:形容心思灵活,机智敏捷,思维敏锐。

旃檀(zhān t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威风凛凛,也可形容事物的色彩华丽、光彩夺目。

尘尘刹刹(chén chén shā shā)的意思:形容事物繁杂琐碎,纷纷扰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莲花法界之中,感受到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莲花法界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世界,尘尘刹刹则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诗人通过一瓣旃檀(香木)的供养,表达了对神圣的崇敬之情。这股香气仿佛被风吹动,弥漫在岩前,通过万窍(千孔万穴)传遍四方,寓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哲理与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夜归·其一

天气殊清和,山中多胜践。

沿流采香芹,穿云得芳荈。

幽怀日以舒,嚣尘自兹遣。

乘月返茅茨,倦足不复洗。

(0)

依韵酬葛秋岩陶体四首·其二

大化无端倪,至道绝冯仗。

委身于一静,足以去群妄。

死生亦寄耳,遐龄岂吾望。

伯伦称达人,胡为未忘葬。

(0)

晚春遣兴

始听邻屋响秋砧,独住閒房春又深。

遍地繁花非故色,一窗凉叶是新阴。

仓庚谩得东君意,杜宇偏伤远客心。

节物相催身易老,临风时复动悲吟。

(0)

秋日怀新敬二上人

所知惟二仲,不见意何如。

别后云山阻,传来信息虚。

黍粱收露下,草木变霜馀。

应有悲秋作,何曾一寄予。

(0)

地偏

地偏人到稀,倦客老柴扉。

屈指同游尽,回头万事违。

石泉清梦枕,山月冷禅衣。

身与孤云合,无心自在飞。

(0)

石桥瀑布

瀑布依真境,何曾与世同。

洒空轻作雾,溅石乱生风。

绝壁惊飞鸟,危梁卧断虹。

人言龙窟宅,祇在此潭中。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