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偶题(其二)》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在阅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首句“平生不拟作裴休”,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裴休的不屑,暗示自己与裴休不同,裴休或许过于追求名利,而诗人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裴休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宰相,以善于权谋著称,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世俗功利的反感。
次句“见有遗书好拨愁”,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通过阅读书籍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里的“遗书”指的是流传下来的书籍,诗人认为在这些书籍中能找到安慰和解脱。
第三句“拨得一行黄蘖字”,“黄蘖”是一种中药,也常被用来比喻苦涩的事物或经历。这里用“黄蘖字”来形容书中某些内容的深刻或苦涩,暗示通过阅读,诗人能够从书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如同品尝黄蘖般苦中带甘。
最后一句“何须更访赤松游”,“赤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借指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阅读中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无需再寻觅其他途径来达到心灵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阅读,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