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日 长 安 作 唐 /王 贞 白 无 酒 泛 金 菊 ,登 高 但 忆 秋 。归 心 随 旅 雁 ,万 里 在 沧 洲 。残 照 明 天 阙 ,孤 砧 隔 御 沟 。谁 能 思 落 帽 ,两 鬓 已 添 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照(cán zhào)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后,余辉照耀天空的景象。比喻人离去后,留下的影响还在。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归心(guī xīn)的意思:指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金菊(jīn jú)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如金黄色的菊花。
旅雁(lǚ yàn)的意思:旅途中的雁,比喻离别或漂泊的人。
落帽(luò mào)的意思:指被人揭发或拆穿,使原本隐秘或欺骗的事情暴露出来。
明天(míng tiān)的意思:指明天,也指未来的日子。
天阙(tiān què)的意思:指帝王的宫殿,也泛指天子的居所。
无酒(wú jiǔ)的意思:指没有酒,形容酒席上没有酒水,或者形容没有饮酒的习惯。
御沟(yù gōu)的意思:指皇帝或高官在出行时,由官员和士兵护卫,以及清理道路,确保畅通无阻。
照明(zhào míng)的意思:指照亮、照明,也可用来比喻启迪、指引。
- 注释
- 无酒:没有酒。
泛金菊:比喻赏菊,金菊指黄色的菊花,常在重阳节观赏。
登高:攀登高山,也有节日登高望远的习俗。
但忆秋:只回忆起秋天的景致。
归心:思乡的心情。
旅雁:迁徙中的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或旅途。
沧洲:多指隐士居住的水边之地,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
残照:夕阳的余晖。
天阙:天上的宫殿,这里代指皇宫或远方的景致。
孤砧:孤独的捣衣石,古代妇女常在河边捣衣,此处引申为孤独思乡之意。
御沟:皇宫外的护城河。
落帽:重阳节风俗,指登高山时帽子被风吹落,典故出自晋朝孟嘉的故事,寓意洒脱不羁。
两鬓:两边的鬓发,这里指自己。
添愁:增添了忧愁。
- 翻译
- 没有美酒赏金色菊花,登高远望只忆起秋天。
思乡之心随旅行的大雁,跨越万里到达遥远的地方。
夕阳余晖照亮天边宫阙,孤独的捣衣石隔着皇城的护城河。
谁还会想起重阳节落帽的典故呢,双鬓已添上了愁绪。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九日长安作》,通过对金菊、旅雁、高阙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和秋天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孤独与愁绪。
首句“无酒泛金菊”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寂寞之情,因为没有酒来助兴,所以只能随意地赏玩那些金色的菊花。接着的“登高但忆秋”则表明诗人心中对秋天的怀念,无论他走到哪里,登上多高的地方,他心里想的都是那逝去的秋季。
下片“归心随旅雁,万里在沧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旅雁是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离别和思念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归乡之心比作那些远行的旅雁,强调了他的思乡之情。而“万里在沧洲”则描绘了一种遥远和辽阔的景象,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渺茫。
“残照明天阙,孤砧隔御沟”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夕阳的余晖洒在高耸的城墙上,而那孤零零的砧板声却被深深的御沟所隔绝,这种景象不仅映照出诗人的孤独,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与空间阻隔的悲凉。
最后,“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叹息。落帽可能意味着年华老去,而“两鬓已添愁”则直接点出了岁月给诗人带来的忧虑和愁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秋天以及个人生命流逝的深切怀念和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怀七首·其二
郊外春风寒,寒梅花正吐。
寻花绕树行,南枝渐三五。
茅斋寂无事,酒力微消午。
石径稀往来,樵夫及渔父。
依依班荆坐,款款桑麻语。
归鸿起荒陂,黄云映农扈。
仿佛村树中,布谷声催妇。
新年拟丰稔,处处鸣社鼓。
徘徊不能去,暮色延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