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渡苑家口时月出东方水天一色酷类江南之景》
《夜渡苑家口时月出东方水天一色酷类江南之景》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月出波光涌,秋深露气寒。

观涛心欲壮,击楫道偏难。

灯火家集帆樯估客欢。

江南泽国此地却同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波光(bō guāng)的意思:指水面上的光泽,也比喻美好的景色。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帆樯(fān qiáng)的意思:帆樯是指船上的帆和桅杆,比喻在困境中给予帮助的人或事物。

估客(gū kè)的意思:指以估价为生计的人,也泛指靠估计行事的人。

击楫(jī jí)的意思:划船时用力划桨,以推动船只前进。比喻积极努力,奋发向前。

家集(jiā jí)的意思:指家人团聚、欢乐的场景。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露气(lù qì)的意思:指露出真情实感,表露内心的情感或态度。

秋深(qiū shēn)的意思:指秋天已经深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渔家(yú jiā)的意思:指渔民的家庭,也用来比喻贫苦的农家。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渡过苑家口时所见的月色与水天一色的美景,巧妙地将江南的特色融入其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首句“月出波光涌”,以“涌”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水面泛起的波光粼粼景象,仿佛整个水面都在月光的照耀下跳跃着,充满了动态美。次句“秋深露气寒”,通过“深秋”和“露气”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观涛心欲壮,击楫道偏难”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壮阔江面时内心的激荡与挑战。一方面,诗人渴望在波涛中展现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另一方面,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灯火渔家集,帆樯估客欢”描绘了一幅渔村夜归图,灯火点点,渔家相聚,欢声笑语,与前文的壮阔江面形成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另一面——温馨与和谐。最后,“江南多泽国,此地却同看”则以江南的广阔水域为背景,强调了眼前景象与江南水乡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渡河的独特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八

子云闭门学,非愿雕虫称。

于道实有省,爵位岂所营。

洙泗嗟已远,惜不偕群英。

太玄法言书,莫诮徒拟经。

(0)

大涤洞留题

我生百无能,唯工说山水。

洞霄天一柱,真仙昔居止。

苍崖入九锁,修涧清彻底。

层林仰首看,冷雾随步起。

饶君俗到骨,至此换却髓。

一亭巧当门,乃是压涧尾。

便教宝玉做,思之未为侈。

道人喜客来,先引玩清泚。

源头放泉出,猛喷深壑里。

顷刻百万丈,宁论尺与咫。

冰涛卷雷鼓,滂湃力未已。

天然句满眼,润色谢东里。

拟议及思惟,望风当披靡。

回观翠蛟语,舞字最不死。

两诗故自妙,似觉泉在凡。

正须吾三人,作意共整理。

要令石点头,滔滔那解此。

(0)

阖夜惊飙落树巢,平明沟瓦渐迷坳。

鍪函静听来千骑,圭璧遥知委四郊。

再白呈祥矜大稔,积阴嘘气遏方苞。

池边废沼邀閒立,乍合冰澌怯杖敲。

(0)

侵晨飞霰薄暮雪未成

呃喔花冠梦易呼,冻天应遍色模糊。

旋听索索敲松瓦,便拟翩翩傍酒觚。

一白要从高砌看,双清先喜小山俱。

晚檐坐断违消息,待问林深寺有无。

(0)

泛湖

駮云飞去见晴岚,叠巘平湖影共涵。

景与新诗争上下,天将真赏冠东南。

频来但觉如初到,得侣何妨纵剧谈。

归路一弯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

(0)

臞庵书事四首·其三

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有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