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客(bīn kè)的意思:指客人、宾馆等接待来访的人。
兵戈(bīng gē)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行动。
豺虎(chái hǔ)的意思:形容凶猛残暴的人或事物。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堆阜(duī fù)的意思:形容积聚成堆,堆积如山。
感事(gǎn shì)的意思:指引起感慨或感触的事情,也指让人感到惊讶、烦恼或麻烦的事情。
孤行(gū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行动或做事,与他人不合作。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羁绁(jī xiè)的意思:指受束缚、限制,不能自由行动。
君臣(jūn chén)的意思: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示君主与臣子应该互相尊重、忠诚。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事任(shì rèn)的意思:承担起责任,尽职尽责。
失路(shī lù)的意思:迷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或方向。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天休(tiān xiū)的意思:天休是一个谐音词,意为“天下休息”或“天地休止”。表示一切平静、宁静,没有战争、纷争等动荡的景象。
未平(wèi píng)的意思:未能平息、未能解决。形容问题或纠纷尚未得到解决或平息。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休问(xiū wèn)的意思:不再问询或打听。
阳明(yá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明亮的阳光。也用来形容人的聪明、机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孝胥在九日登高天津公园时的感慨。首句“疏林亦解纵秋声”以秋风吹过稀疏树林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第二句“堆阜填胸故未平”,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郁结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接着,“如此登高元失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似乎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他质疑自己为何还要独自承受世事的困扰,“何须感事任孤行”。这里的“感事”可能指的是国家动荡、社会变迁等大事。
“兵戈豺虎天休问”暗指战乱频仍,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对此感到无力改变,只能选择沉默。“羁绁君臣世所轻”则揭示了当时政治体制下的无奈与悲哀,君臣关系如同囚禁,受到世人轻视。
最后两句“四十年来老宾客,荒祠犹怆夕阳明”,诗人以个人的四十年经历为背景,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成为年迈的游子,路过李公祠时,面对夕阳映照的荒凉祠堂,不禁生出沧桑之感,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和历史的沉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