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纲常(gāng cháng)的意思:纲常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是指社会秩序和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公方(gōng fāng)的意思:公正的态度或方针
海若(hǎi ruò)的意思:形容海洋广阔无边。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化碧(huà bì)的意思:指云彩变幻多姿,如碧玉一般美丽。
九鼎(jiǔ dǐng)的意思:九鼎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权力和荣誉。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年事(nián shì)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很大或者年龄已经很大的人。
气吞(qì tū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气势强大,能够吞噬或征服一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腰(shān yāo)的意思:山腰指山的中部或中间位置。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应化(yìng huà)的意思:指物质变化或化学反应的现象。
忠魂(zhōng hún)的意思:指忠诚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 鉴赏
此诗《谒五坡祠》由明代诗人王绍元所作,通过描绘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人文关怀。
首句“丞相忠魂何处招?”以问句开篇,引人深思,将读者带入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之中。接着,“纲常九鼎系山腰”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国家大义比作支撑国家根基的九鼎,置于崇山峻岭之间,形象地表达了其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百年事去公方饭,千里师行恨未销。”这两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历史人物生前事迹的回顾,也是对其身后影响的延续。百年过去,历史人物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千里之外,师长们的教诲与精神仍在激励后人,遗憾与怀念之情难以消散。
“血染燕尘应化碧,气吞海若已随潮。”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哀悼。血染燕尘,象征着历史人物为国捐躯的英勇牺牲;气吞海若,比喻其豪迈气概如同大海般广阔无垠。随着历史的潮流,这些英雄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流传。
最后,“荐芳哭尽英雄泪,枯木寒云暮又朝。”诗人以自己的情感投射,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荐芳祭奠,泪水如雨,仿佛枯木在寒云中迎来又一个日出与黄昏,寓意着英雄的精神虽逝,但其影响与光辉却永存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展现了对忠诚、正义与英雄主义的崇高颂扬,以及对历史传承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