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而无静,在动而无动。
《题自师堂二首·其一处静》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题自师堂二首(其一)处静》。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文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道学思想。
“在静而无静,在动而无动。”这两句开篇即以“静”与“动”为题,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与内在和谐。这里的“静”并非指表面的寂静无声,而是指心灵的宁静与宇宙的和谐状态;“动”也不仅指外在的动作变化,更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通过“在静而无静,在动而无动”的表述,诗人巧妙地揭示了静与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动态平衡与和谐共存。
接下来,“试问动静神,处者谁人用。”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动静”关系的思考。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动静之神”究竟由谁来掌握或运用?这里的“动静神”可以理解为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或规律,而“处者谁人用”则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这些自然法则时的角色与作用。诗人似乎在探讨人类如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与“动”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反思。它不仅展现了湛若水深厚的思想底蕴,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