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静 处 宋 /释 文 珦 常 於 静 处 著 閒 身 ,别 是 清 虚 冷 淡 人 。禅 里 断 除 千 种 法 ,吟 中 消 受 一 生 贫 。声 名 岂 必 存 编 简 ,林 壑 从 来 有 隐 沦 。云 月 溪 山 无 限 景 ,对 余 一 一 意 皆 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编简(biān jiǎn)的意思:修整整齐,整理有序。
别是(bié shì)的意思:表示不同于寻常、与众不同。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断除(duàn chú)的意思:彻底消除、除去。
静处(jìng chǔ)的意思:指安静的地方,没有噪音和干扰的地方。
林壑(lín hè)的意思:指山林和山谷。形容自然景色优美、宜人。
冷澹(lěng dàn)的意思:形容心情冷淡、无动于衷,不露喜怒。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消受(xiāo shòu)的意思:承受、忍受
一意(yī yì)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一生(yī shēng)的意思: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
隐沦(yǐn lún)的意思:隐退或沉没。形容人才被埋没或默默无闻。
云月(yún yuè)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和月亮,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静谧之地独居的僧人形象,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清静与淡泊。首句“常于静处著閒身”,点明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在宁静之处安放自己的身心,暗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接着,“别是清虚冷澹人”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僧人的性格特征,他不同于常人,拥有清雅脱俗、内心平静的品质。
“禅里断除千种法”表明他在修行过程中,摒弃了繁琐的外在形式和杂念,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追求精神层面的纯净与解脱。“吟中消受一生贫”则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寻求心灵的富足,以精神的满足替代物质的充裕,展现出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声名岂必存编简,林壑从来有隐沦”两句,表达了对名声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认可,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融入。同时,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林之间,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云月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将画面推向了极致,云、月、溪、山构成了一幅自然美景,而诗人的心境与之相契,每一处景色都映照着他的真实情感。这不仅是一次对外在世界的欣赏,更是一次对内在心灵的探索与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静谧环境中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和的过程,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至高的生活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