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转应曲·怀故居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范贞仪所作,通过对亭柳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故居的深深怀念之情。
“亭柳。亭柳。” 开篇以两个“亭柳”起笔,强调了主题对象——亭旁的柳树。柳树自古以来就是离别与思念的象征,此处通过“亭柳”的反复提及,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的氛围。
“昔日青青在否?” 一句直接抛出了疑问,将读者带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中。青青之柳,代表了青春、生机与希望,而“在否”二字则暗示了对这些美好事物是否依旧存在的不确定感。
“柔丝别绪怜生。” 描述了柳树的柔韧与细腻,仿佛蕴含着离别的思绪和情感。这里的“怜生”不仅指柳树对生命的眷恋,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体悟。
“弱絮漫空怨卿。” “弱絮”指的是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轻盈而又脆弱的爱情或友情。这句诗通过“怨卿”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与责怪,或许是对已逝去的美好时光的遗憾,也可能是对某人未能珍惜过往情感的感慨。
“卿怨。卿怨。” 这两句重复“卿怨”,强化了对某人的思念与不满,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和复杂。
“残月晓风谁管?” 最后一句以“残月晓风”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将个人的情感置于更广阔的自然景象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谁管”二字则表达了对命运无常、无法控制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不可挽回的哀叹。
综上所述,《转应曲·怀故居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故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明堂庆成
辰火天文次,皋门路寝闳。
奉亲昭孝德,惟帝飨精诚。
礼以三年讲,时因万物成。
九筵严太室,六变导和声。
象魏中天起,风雷大号行。
欢呼响山岳,流泽浃根茎。
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
从臣才力薄,无以颂休明。
游九锁山.大涤洞天
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昼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
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
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清音起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径,层岚结琼乳。
径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访武伯山居
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
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
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
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