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民在所守,威敌在所良。
晏子犹在齐,范昭识难亡。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大国(dà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非常强大,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国有(guó yǒu)的意思:由国家所有,属于国家所有
煌煌(huáng huáng)的意思:形容光彩照人,辉煌壮丽。
牧野(mù yě)的意思:指管理、照料草原或牧场,也比喻治理国家或组织事务。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小国(xiǎo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方的规模小,势力弱。
亿万(yì wàn)的意思:指非常多、极其众多的数量。
用兵(yòng bīng)的意思:指利用军队进行战争或作战的行为。
在所(zài suǒ)的意思:在某个地方或情况下必然发生或存在。
诸戎(zhū róng)的意思:指各个部落、国家的人民。
这首诗《览古二首(其一)》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历史典故,探讨了国家稳固与战争策略的重要性。
首句“固国不须险,用兵不须强”,强调国家的稳固并非依赖于险要的地势,而在于良好的治理和政策。接着,“域民在所守,威敌在所良”进一步阐述,稳定民众是国家的基础,而对敌方的威慑则在于策略的高明。
接下来,“由余仕诸戎,秦穆警封疆”引用了春秋时期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因此警惕并加强边防的故事,说明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战略防御的价值。
“晏子犹在齐,范昭识难亡”则提到了晏子和范昭两位智者的故事,他们分别在齐国和三国时期识破危机,避免了国家的灭亡,突出了智慧和预见性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小国有其人,大国岂易当”指出无论国家大小,只要有合适的人才,就能应对挑战,体现了人才对于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
最后,“奈何亿万师,牧野遂煌煌”以牧野之战为例,描述了大规模军队的使用可能导致的惨烈后果,强调了明智的决策和策略的重要性,而非单纯依靠兵力的优势。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思想,强调了人才、策略、智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过度依赖武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