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兀吟鞍去,鞭长袖里垂。
风紧鸟飞疾,川寒鱼上迟。
这首宋朝汪梦斗所作的《宁川道中口占》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宁川道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首句“缓兀吟鞍去”,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诗人缓缓前行,吟诵着诗句,鞍上似乎承载着诗人的思绪与情感,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鞭长袖里垂”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进时的动作与姿态,长鞭在袖中轻轻垂下,既表现了行进的节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接下来,“烟分村远近,水见地高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烟雾的轻重、村落的远近以及水面的高低,巧妙地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空间距离的感受和思考。
“风紧鸟飞疾,川寒鱼上迟”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强风中,鸟儿快速飞翔,寒冷的河川中,鱼儿行动缓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最后,“拥炉坐残雪,久已数归期”两句,将画面拉回至旅途中的一处小憩之地,诗人围炉而坐,面对着尚未融化的残雪,心中默默计算着回家的日子。这一场景既温馨又略带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终点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悟。
老木不知年,苍藤已垂地。
高枝生晚阴,低枝散凉气。
好鸟时复来,鸣声似弦吹。
道人开小轩,幽庭增广庇。
庬眉霜雪顶,休焉释尘累。
馀功又及物,丹砂和灵剂。
一粒愈沉疴,求者四方至。
应接运真悲,平等均我施。
相逢惜已晚,残光念如寄。
何当择深山,同师乐禅味。
范君建阳客,读书过万卷。
下笔又神速,数预贤能荐。
省闼复擅场,声名动海县。
一投红莲幕,阻上金銮殿。
志气老不衰,苦柏冒霜霰。
当涂少知已,薄禄势所恋。
君子困下僚,佞士即华选。
顾我驽散才,摄守颇优便。
公庭可罗雀,云山复对面。
坐卧临清风,吟哦挥羽扇。
相逢始相乐,瞥去若惊电。
君行我幽独,送君聊自谚。
与君有前期,共为名山乐。
十宿太上家,百骸失尘缚。
夜半瞻星辰,离离半空阁。
香氲结盖网,华灯焕朱琧。
金钟击清霜,远响答玄壑。
太霞无别境,洞章自酬酢。
君虽潜贱贫,志意在寥廓。
暂为处群鸡,曾是横空鹤。
一别几何时,又见圆蟾落。
长须俄及门,金石重然诺。
手写黄庭经,寄我辟邪恶。
我方闭空屋,隐几效南郭。
为君兴一读,玉液泻河洛。
何当结长游,相伴趋恬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