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馆中与徐仁卿同宿因赠·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武林馆中与徐仁卿同宿因赠(其二)》中的第二首,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锻造技艺的赞叹以及对于武器之美的欣赏。
首句“自造提刀偃月文”,诗人自豪地宣称自己亲手打造了一柄形如弯月的长刀,这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锻造技艺,也体现了他对武器美学的独特见解。偃月文,指的是刀身弯曲如月牙的形状,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符合古代兵器追求的双重标准——既要好看,又要好用。
接下来的“诸工围煅焰吹云”,描绘了在众工匠的围绕下,火焰如同云朵般升腾,这一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工艺氛围和壮观的视觉效果。这里的“煅”字,形象地表现了锻造过程中火焰的炽热和金属的熔化过程,而“焰吹云”则将火焰比作飘动的云朵,生动地展现了火焰的动态美。
“当时试舞犹嫌薄”,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刀比作舞蹈者,暗示了这把刀在尚未完全完成时,就已展现出其轻盈灵动的特性。这里的“嫌薄”并非指刀的质量不佳,而是强调了刀的轻巧和锋利,预示着它在实战中的卓越性能。
最后,“铁把连环六十斤”则具体描述了刀的重量和构造。铁把,即刀柄,连环六十斤,则意味着整个刀的重量达到了六十斤,这不仅显示了刀的厚重感,也暗示了其坚固耐用的特点。这样的重量级武器,无疑更加彰显了其作为兵器的威力和尊严。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锻造技艺的赞赏,也表达了他对武器美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武艺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村中夜归
风报轻寒入暮天,滞行多被酒留连。
花村无月路全黑,竹屋有灯人未眠。
云气苍茫沉远树,春心浩荡怯啼鹃。
忽晴又雨都无准,泥污吟衫亦懒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