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新 晴 山 月 宋 /林 之 奇 高 松 漏 疏 月 ,落 影 如 画 地 。徘 徊 爱 其 平 ,夜 久 不 能 寐 。怯 风 池 荷 卷 ,病 雨 山 果 坠 。谁 伴 予 苦 吟 ,满 林 啼 络 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风池(fēng chí)的意思:指风势集聚的地方,比喻事情的发生地点或聚集之处。
画地(huà dì)的意思:比喻制定一种规划或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轻易改变。
苦吟(kǔ yín)的意思:指苦苦思索、默默忍受痛苦,用以形容人在困境中孜孜不倦地思考、努力。
络纬(luò wěi)的意思:形容事物错综复杂,纷繁复杂。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山果(shān guǒ)的意思:山果指的是山上的果实,比喻不可得到的东西或者不切实际的愿望。
- 注释
- 高松:高大的松树。
漏:透漏。
疏月:稀疏的月光。
落影:月影。
画地:如同一幅画的地面。
徘徊:在...附近来回走动。
爱其下:喜欢这个地方。
不能寐:难以入睡。
怯风:微风中胆怯。
池荷:池塘中的荷花。
病雨:连绵的雨。
山果坠:山果落下。
予:我。
苦吟:低声吟唱。
啼络纬:纺织娘的叫声。
- 翻译
- 高大的松树漏下了稀疏的月光,月影斑驳如同一幅画。
我在树下徘徊,深深被美景吸引,夜深了却难以入眠。
微风吹过,池塘中的荷花微微卷起,连绵的雨打落了山果。
在这寂静的夜晚,谁来陪伴我低声吟唱,树林里纺织娘的叫声此起彼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景物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两句,通过高松间隙漏下的明月与其在大地上的倒影,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这里的“如画”二字,不仅形容了景物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深刻欣赏。
接下来的“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宁静月色之下的徘徊不舍,以及因而难以入睡的情怀。这里的“徘徊”和“不能寐”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投入,以及对美景的留恋。
第三、四句“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则描绘了一种微妙的自然变化。在这两句中,“怯风”指的是微弱的风,“病雨”则是指连绵不绝的小雨。通过对池中荷叶和山上果实被风吹动或雨打落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最后两句“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则是诗人在这静谧美好的夜晚中寻找吟咏之伴。这里的“苦吟”表达了一种深情而无言的境界,而“满林啼络纬”则通过对鸟鸣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空灵与和谐之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失细腻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在新晴月夜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观小儿戏打春牛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菊花盛开
玉池吹醒芙蓉醉,回头红粉都无味。
秋宫人去金钱飞,过我茅茨若相慰。
起来采采为三嗅,犹是上天风露气。
餐英端可拔浊俗,南山在眼令人喟。
幽人所知晚节好,历历青蕊开犹未。
竹叶且与时一中,梅花后生来可畏。
立秋日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