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别 子 陈 子 宋 /华 岳 丙 寅 三 月 三 十 日 ,天 子 檄 我 南 国 行 。蒲 剑 欲 飞 春 涨 急 ,柳 锦 才 脱 晓 寒 轻 。事 非 得 已 初 何 好 ,物 到 不 平 终 作 声 。自 古 英 雄 总 多 难 ,贾 梁 何 必 怨 清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春涨(chūn zhǎng)的意思: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迅猛的变化或发展。
得已(de yǐ)的意思:得到已经足够,不再追求更多。
多难(duō nàn)的意思:遭遇多种困难或灾难
非得(fēi děi)的意思:非得表示坚决、必须,表示某种情况或条件下不可避免或不可缺少。
国行(guó xíng)的意思:指国家的行为或举动。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柳绵(liǔ mián)的意思:形容柳树枝条柔软而细长,也用来形容文笔柔美。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作声(zuò shēng)的意思:指发出声音或表达意见。
三月三(sān yuè sān)的意思: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 注释
- 檄:古代官方文书,此处指皇帝的命令。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蒲剑欲飞:比喻菖蒲生长迅速,似剑般挺拔。
柳绵:柳絮,春天的象征。
事非得已:指事情不是出于自愿,被迫为之。
贾梁:泛指历史上遭遇困境的贤能之士,如贾谊和梁鸿。
怨清明:暗指清明时节的公正被质疑,有不公之意。
- 翻译
- 在丙寅年的三月三十日,皇帝命令我去南方执行任务。
春天河水上涨,菖蒲剑仿佛要飞翔,清晨的寒气随着柳絮的飘落而减轻。
起初事情并非出于自愿,怎能心安理得?一旦遇到不公,终究会发出声音。
自古以来英雄常遭遇艰难,贾谊和梁鸿何必只抱怨清明时节的不公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不得已的离别之情,诗人以 丙寅年三月三十日为时间背景,表达了被天子命令南行的情境。"蒲剑欲飞春涨急,柳绵才脱晓寒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蒲剑指水边芦苇,形容其随风摇曳如剑欲飞;而柳絮则是柳丝,形容春天柳絮初脱,尚带晓寒,渲染出一种淡远幽美的意境。
"事非得已初何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得不离去的无奈心情。接着"物到不平终作声"则显示了即便面对不公也要发声抗争的坚定立场。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和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最后,"自古英雄总多难,贾梁何必怨清明"一联借用历史上英雄遭遇困难的情形,来表达自己面临困境时的心声。贾谊、梁鹄都是古代以直言著称的人物,这里提及他们并非是为了怨恨清明,而是在强调即便是那些直言真理之人,也常遭遇困难,彰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理解。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个体悲凉与抗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僧归杼山
乱峰村口寺,旧有昼公房。
鸟宿猿啼处,风吹月在傍。
揭云松景黑,涸石藓痕黄。
明日烟霞外,相望隔夕阳。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