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初六日至杭州》
《八月初六日至杭州》全文
明 / 游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买棹钱塘几度来,旌旗此日满江隈

草茅迹在惭非分车服荣深愧不才

乡国远牵愁绪并,简书先为鬓华催。

千家共听金鸡赦,何日天阍一疏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鬓华(bìn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美丽和光彩。

不才(bù cái)的意思:指自己才能不高,能力有限。

草茅(cǎo máo)的意思: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草木繁茂、蓬勃发展的景象。

车服(chē fú)的意思:指车马和服装,也泛指与车马有关的事物。

愁绪(chóu xù)的意思:指忧愁的心情和思绪。

非分(fēi fèn)的意思:超出正常范围或逾越分寸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简书(jiǎn shū)的意思:指简洁明了的文章或著作。

江隈(jiāng wēi)的意思:指江河的弯曲处或转弯处。

金鸡(jīn jī)的意思:指鸡的金色,也比喻贵重的鸡。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买棹(mǎi zhào)的意思:指在船上买桨,比喻无所事事或闲逛。

牵愁(qiān chóu)的意思:指某人的忧愁、烦恼被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感所引发或牵引。

日天(rì tiān)的意思:指非常厉害、极其强大或极为恶劣的程度。

天阍(tiān hūn)的意思:指在天空中守卫的神明,比喻能够阻止、抵挡或保护某种力量。

乡国(xiāng guó)的意思:指故乡、祖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八月初六日至杭州》。诗中表达了诗人初至杭州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官职荣辱的自省。

首联“买棹钱塘几度来,旌旗此日满江隈”,描绘了诗人多次来到钱塘江畔的情景,而今旗帜飘扬,满江边,既展现了杭州的繁华景象,也暗示了诗人此次到任的庄严与隆重。

颔联“草茅迹在惭非分,车服荣深愧不才”,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草根出身的经历,但如今身居高位,享受着车马仪仗的荣耀,内心感到惭愧和不安,体现了他对于职位与自身能力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颈联“乡国远牵愁绪并,简书先为鬓华催”,诗人提到远离家乡的愁绪,以及官场事务对他的催促,使得他未老先衰,形象地描绘出官场生活的压力与艰辛。

尾联“千家共听金鸡赦,何日天阍一疏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宽恕或调任的愿望,期盼能早日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官场的感慨,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游朴
朝代:明   字:太初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生辰:1526—1599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你喜欢

过卢沟桥

石桥跨浑波,坚久谁所制。

过此为桑乾,古以不治治。

筑堤讵得已,皇祖为民计。

经世未疏浚,疏浚劳不易。

加以沙性淤,骑墙行必致。

今春清苑回,临堤一亲视。

束手苦乏策,无已示大意。

入夏霖雨溢,遂告堤云溃。

南望弥戚忧,阡陌成弃置。

赈恤岂有吝,排筑筹次第。

秋分潦势杀,狂澜庶由地。

徒怀瓠子歌,实逊涂山义。

(0)

八月二十三日作

山庄逢国忌,默处罢游歌。

此日终身恨,流阴睫眼过。

谒陵方在即,存剑竟如何。

遗诏重庄诵,心知愧处多。

(0)

朝鲜牛

牛有性懒者,服重行数里。

便卧莎草畔,鞭挞亦弗起。

有适朝鲜人,娓娓言所以。

云惟朝鲜牛,习劳每异是。

负载不辞疲,领穿亦前耳。

但遭疾疫行,空群多病死。

不如性懒牛,遇疫活者有。

福善而祸淫,竟难谌此理。

(0)

题李勉玉泉琴

王孙位将相,侃侃持正议。

荣显非所耽,自号幽清士。

平生善鼓琴,雅尚还自制。

范铜成兹器,岁月犹亲志。

置弦一攫醳,玉泉声尚沸。

因忆响泉磬,丰剑今何寄。

重人匪重物,望古兴遐思。

(0)

秋英十咏·其六秋葵

闻道秋葵解向阳,缘阶何限仰阳光。

若非普照无私德,朵朵分光也太忙。

(0)

不雨畏炎热,稚苗恐难支。

雨足热亦得,德暑惟其宜。

黍田普沾润,所藉旸以时。

身燠心则适,较前情顿移。

崇轩况延凉,八面来轻飔。

南亩力耕者,灼背渠宁辞。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