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来,归拓疆,昼战城南歌城北。
- 鉴赏
这首诗《战城南》由明代诗人卢上铭所作,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以及对正义和胜利的渴望。
首句“战城南”直接点明了战争的地点,暗示了冲突与对抗的激烈。接着,“歌城北”则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在另一方或另一时刻,人们可能会庆祝和平与胜利。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人感受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巨大反差。
“将改弦,军易辙”,意味着军队策略的调整与变化,暗示了战争中战术的重要性以及灵活应对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对军事行动的描述,也象征着在面对复杂局势时,领导者需要做出明智决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不杀民,只杀贼”,体现了作者对于战争道德的坚持,强调了区分敌我、保护无辜平民的原则。这种价值观在古代战争中尤为珍贵,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正义的深刻理解。
“妖氛清,皇灵赫”,描绘了战争结束后,邪恶势力被清除,皇权的威严得以彰显。这里的“妖氛”可以理解为敌对势力或邪恶力量的象征,而“皇灵赫”则代表了正义与权威的胜利。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胜利的庆祝,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秩序的维护。
“洗兵戈,布膏泽”,意味着战争结束后,武器被收起,土地得到滋润。这不仅是对战争结束的庆祝,也是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通过“洗兵戈”和“布膏泽”的形象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结束暴力、恢复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吏部来,归拓疆”,暗示了官僚机构的介入,可能涉及领土的扩张或管理。这不仅体现了政治层面的活动,也反映了对国家治理和领土安全的关注。
最后,“昼战城南歌城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战争与和平的循环往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庆祝。这一句通过时空的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双重意义。
综上所述,《战城南》不仅是一首描绘战争与和平的诗歌,更蕴含了对人性、道德、权力、秩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洞察和思考,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湛文简公书院兼怀如珩亲家
江门振绝学,文简绍微言。
风范师百世,遗泽在都门。
后进欣所托,俎豆久弥敦。
繄昔明盛日,儒耆侍天阍。
公馀迪来者,讲席至今存。
仰止访遗迹,披寻遍丘樊。
矧兹京国游,彷佛觌槃墩。
行迈愧弱植,何当嗣渊源。
徘徊读书处,南望忆闻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