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多桂树,亭亭傍幽岩。
- 注释
- 山中:指代山里的环境。
桂树: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有香气。
亭亭:形容树木高耸的样子。
幽岩:幽深的岩石。
微风:轻轻的风。
秋香:桂花的香气。
松杉:松树和杉树。
招隐词:召唤隐士的诗歌。
吾生:我的一生。
长镵:长锄,农具,象征田园生活。
- 翻译
- 山中有许多桂树,它们挺拔地生长在幽深的岩石旁。
微风吹过,带来了秋天的桂花香气,香气飘散了十里,穿过松杉林。
谁在唱着隐士的歌谣,我这一生就交付给了长锄的劳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幽静的景象。开篇“山中多桂树,亭亭傍幽岩”两句,通过对桂树和山岩的描写,营造出一片深藏不露的宁静氛围。“亭亭”形容桂树的茂密与高大之态,而“傍幽岩”则是指这些桂树生长在隐秘的岩石旁边,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接下来的“微风发秋香,十里穿松杉”两句,更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山林的意境。微风轻拂过桂叶,带出了桂花特有的清香,这种香气不仅弥漫在近处,而且能远播至十里之外,穿梭于松树和杉木之间。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是对秋天独有的情趣的抒写。
最后,“谁歌招隐词,吾生付长镵”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的表达。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吟唱着隐逸之词?而“我生”则是在表达诗人的生命态度和精神寄托,他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这片幽深的山林,仿佛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顿。
整首诗通过对桂树、微风、岩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五纪怀
止酒已多日,当秋病连绵。
一窗此寄傲,晏起仍早眠。
岂不念佳节,负此明月圆。
叩门客语我,蚤作星尚悬。
白气出东北,横贯西南天。
夜凉步中庭,所见还依然。
力疾起语客,丧乱今十年。
谓天盖无情,垂象在目前。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
未遑悉吴越,况敢谈幽燕。
须臾报军出,明日攻富田。
焚掠先近郊,斩艾无愚贤。
咫尺成俘囚,妻子畴能全。
戒客姑罢休,世事从推迁。
客去深掩耳,闭关涕潸焉。
瞻云图
朝出看燕山,云莫归行燕山道。
道傍云气光动班烂衣,千里飞来白如埽。
长天愁迥阴冥迷,虚室宵清神皓缟。
太行一发半落天之南,翠彩浮空散文藻。
缙山更在天南之南海树边,白发高堂岁晏惊寒早。
三年书断安稳无,每一思之心懆懆。
风回云杪思飘扬,月堕云西梦颠倒。
白云半幅细入天机中,写出狄公心事炯炯随云照穹昊。
云无心,人有情,物易化,情难老。
朝看云,暮看云,缙山佳处安得乘云忽飞到。
云中人,拂黄巾,山中云,护丹灶。
从龙奋迅直上青天飞,变化无方契元造。
天下苍生正须霖雨之,慎勿栖岩扉,閟鸿泽,负明时。
《瞻云图》【元·李延兴】朝出看燕山,云莫归行燕山道。道傍云气光动班烂衣,千里飞来白如埽。长天愁迥阴冥迷,虚室宵清神皓缟。太行一发半落天之南,翠彩浮空散文藻。缙山更在天南之南海树边,白发高堂岁晏惊寒早。三年书断安稳无,每一思之心懆懆。风回云杪思飘扬,月堕云西梦颠倒。白云半幅细入天机中,写出狄公心事炯炯随云照穹昊。云无心,人有情,物易化,情难老。朝看云,暮看云,缙山佳处安得乘云忽飞到。云中人,拂黄巾,山中云,护丹灶。从龙奋迅直上青天飞,变化无方契元造。天下苍生正须霖雨之,慎勿栖岩扉,閟鸿泽,负明时。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6967c6845bcb39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