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燕丹: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
田生:历史人物,可能是燕丹咨询的谋士。
易水:古代河流名,与荆轲刺秦的故事有关。
壮士:指荆轲这样的英勇之人。
嗟尔:感叹词,表示惋惜或责备。
苦拙:辛苦且笨拙。
区区:微小,此处形容牺牲之轻。
两死:指荆轲和可能的同伴樊於期。
一无成: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 翻译
- 燕丹的计策已经用尽,向田生询问对策,易水边的悲壮歌声伴随着壮士的出行。
感叹你虽然有心,但手段笨拙,即使付出双倍的牺牲,最终也未能成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荆轲》。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壮士事业未成、生命悲剧的深切同情和赞美。
“燕丹计尽问田生”,这里的“燕丹”指的是荆轲刺杀秦始皇的计划,这个计划最终失败。诗人通过询问田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追溯和反思。而“易水悲歌壮士行”则是引用《史记·荆轲传》中的著名故事,描述荆轲在刺杀秦始皇未遂前,与燕国将军田光(即田生)在易水边饮酒作别,唱起悲壮的歌曲,表现了荆轲悲愍壮丽、宁死不屈的气概。
“嗟尔有心虽苦拙”一句,是诗人对荆轲这种忠心耿耿但最终未能成功的境遇表示同情。这里的“苦拙”,形容荆轲虽然怀有大志,但在现实中却遭遇挫折,表达了对于英雄末路的无奈和惋惜。
最后,“区区两死一无成”则是对荆轲与田光二人都最终未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壮烈牺牲的感慨。这里强调的是,即便如此大的勇气和决心,也难免落得个悲剧收场,没有任何成就可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轲故事的艺术再现,不仅颂扬了荆轲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深切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捕盗偶成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
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
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
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
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
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