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乌夜啼》
《乌夜啼》全文
明 / 沈宜修   形式: 词  词牌: 乌夜啼

人事何如昔日月明犹似当时

韶华本是无情物过去不堪思。

一瞬漫教重忆,半生忽自凄悲

鹿蛸拂落还萦网,休问几千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过去(guò qù)的意思:表示时间上已经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结束的状态。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凄悲(qī bēi)的意思:形容极其悲伤凄凉的情感。

情物(qíng wù)的意思:指与情感相关的物品或事物。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韶华(sháo huá)的意思:韶华指的是美好的年华或者青春时光。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休问(xiū wèn)的意思:不再问询或打听。

一瞬(yī shùn)的意思:一瞬意为非常短暂的时间,指极短的时间,一眨眼的功夫。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鉴赏

这首《乌夜啼》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句“人事何如昔日,月明犹似当时”,诗人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今昔人事与月光进行对照,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月光依旧明亮,但人事却已不同往昔,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

接着,“韶华本是无情物,过去不堪思”一句,直接点明了韶华(青春、美好时光)的无情,它不因人的思念而停留,反而让人在回忆中感到痛苦与无奈。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一瞬漫教重忆,半生忽自凄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短暂。即使是一瞬间的记忆,也足以引发对过去的深深怀念;而半生的岁月,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留下了无尽的哀愁与悲伤。

最后,“鹿蛸拂落还萦网,休问几千丝”以鹿蛸(一种海藻)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烦恼与困扰,它们看似被拂落,却又缠绕回原处,象征着人生中的烦恼总是难以彻底摆脱。同时,诗人以“休问几千丝”结束全诗,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无奈与释然,暗示了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人们只能选择接受与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韶华、记忆、烦恼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活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

作者介绍
沈宜修

沈宜修
朝代:明   字:宛君   籍贯:苏州府吴江   生辰:1590—1635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猜你喜欢

望江南六十四阕·其八

山庐好,临水野人家。

笋为雷多齐破箨,芦缘春涨碧抽芽。新竹数竿斜。

(0)

女冠子·其二

一岁几战逝矣,争如不见正年时。

弄笔勤书篆,耽吟解赋诗。

春风生宿草,依旧又离离。今来闻战,讯尔何知。

(0)

采桑子·其三

繁华自古西湖好,花港逶迤。春晓苏堤。

缓步垂杨倩影随。凌波回忆浑如梦,双桨曾移。

明月涟漪。隐隐青山燕掠飞。

(0)

步月.次史梅溪韵

景满东山,梦回南国,丽都波暖同归。

镜华如水,还想卸云衣。

正端合、人天四美,乍小阻、帘幕双飞。

空怀溯、霓裳旧曲,孤负玉真妃。烟霏。

笼暮紫,放灯碍路转,油壁红围。

绮筵佳会,休道昔时稀。

纵多感、分襟自遣,料个情、除月谁知。

秋宵永,香飘露冷湿鸳帏。

(0)

菩萨蛮二首·其二

药炉经雨缠绵甚。一言病足成词谶。会少即离多。

忍期无奈何。冰盘溶火乍。倏过中秋夜。

度世有南针。此情盟信心。

(0)

红袖扶.次王拙轩韵

眉月迎秋,乘风晚驰车褰箔。

便休把、殷勤嫩约,等閒辜却。

冰酥沁甜入骨,恰心凉意热忺同勺。

忘情里,杯倾七宝,葡萄差落。

湿露相扶下,任藓滑路回担阁。更怅恨。

雪泥鸿迹,茧丝参缚。

今宵可怜梦短,负人间、一刻千金乐。

情倾盖,鸳鸯尚许,交颈眠著。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