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必方(bì fāng)的意思:必须如此,不能有其他选择
方舟(fāng zhōu)的意思:方舟是指方形的船舶,也比喻能够拯救人们脱离困境的事物或人。
孤屿(gū yǔ)的意思:指独立的小岛,比喻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容与(róng yǔ)的意思:容忍和宽恕。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娑罗(suō luó)的意思:形容事物摇摆不定,不稳定。
所向(suǒ xiàng)的意思:指方向、目标或力量所指向的地方或对象。
月中(yuè zhōng)的意思:指月亮处于中央位置,也可指月份的中间时期。
自适(zì shì)的意思:
◎ 自适 zìshì
[self-ease] 自我舒适白石烂(bái shí làn)的意思:指白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变得破碎、破烂不堪的样子。比喻人或事物衰败、破败不堪。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开北山望白石烂》。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诗中“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向往,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接下来,“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则暗示了在追寻过程中,虽然道路看似不同,但最终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云水、月光与树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满足,认为无需借助任何外力或工具,心灵就能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感悟,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的境界。沈辽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次韵周学录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