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露未晞,松约多樛枝。
归爨秋篱下,薪湿烟火迟。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观束薪》描绘了一幅山间伐薪生活的画面。首句“山椒露未晞”写出了清晨山巅之上,露水尚未干涸,展现了山间的清新与湿润。接下来,“松约多樛枝”描绘了松树弯曲缠绕的形态,透露出山林的古老与生机。
“林疏古苔出”进一步描绘了树林稀疏,古老的青苔从石缝中生长出来,增添了山林的幽深和岁月的痕迹。“错崿云根僛”则通过“错崿”(交错的山岩)和“云根”(云雾缭绕的树根),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人在此情境下,“坐此观捆载”,观察着满载柴薪的场景,表现出对劳动者的敬意。“落日樵腹饥”则点出时间已晚,樵夫们劳作一天,肚子饥饿,显示出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归爨秋篱下,薪湿烟火迟”描述了他们带着湿漉漉的薪柴回家,准备在秋日篱笆下的炊烟中做饭,烟火升腾的缓慢,更显出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伐薪的生活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生活的深深同情与理解。
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
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
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渔艇。
听棹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愁似织,人谁省。
情纵在,欢难更。满身香犹是,旧时笋令。
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
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