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三首·其三》
《感事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晁公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常恐东南驿骑疏,每逢人至问扬都

深知白虏心轻汉,终倚黄旗运在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虏(bái lǔ)的意思:指没有收获的劳动,或白白浪费了精力。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每逢(měi féng)的意思:每逢表示每当、每次,常用来描述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发生频率。

深知(shēn zhī)的意思:深刻地了解、明白。

扬都(yáng dōu)的意思:扬都是指一个城市繁荣昌盛,声名远扬的地方。

驿骑(yì qí)的意思:指驿站的骑兵,也泛指驿站的官吏,比喻传递消息或物品的使者。

注释
常:经常。
恐:担心。
东南驿骑:来自东南方向的驿站快马。
疏:稀疏。
每:每当。
人至:有人到来。
问:询问。
扬都:指扬州,古代中国的商业中心之一。
深知:深深地明白。
白虏:对汉族的蔑称,此处可能指敌方。
心轻汉:内心看不起汉人。
终:最终。
倚:依靠。
黄旗:象征某种权力或领导的旗帜。
运在吴:命运掌握在吴地(可能指吴王或者吴地势力)。
翻译
常常担心东南方向的信使来得太稀疏
每当有人到来,就会询问这里是扬州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感事三首(其三)》。从诗句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常恐东南驿骑疏"暗示了诗人对于边疆情报传递不畅的忧虑,"每逢人至问扬都"则反映出他对都城扬州(古代扬州曾为淮南东路治所)动态的关注。"深知白虏心轻汉"中的"白虏"可能指敌国,诗人认为敌人对汉族政权不够重视,"轻汉"一词透露出一种被轻视的屈辱感。最后两句"终倚黄旗运在吴"暗指历史上的吴地(如东吴或南宋)曾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影响国家命运,诗人借此表达对当前形势中吴地可能再次扮演重要角色的预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忧虑时局和历史教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作者介绍
晁公溯

晁公溯
朝代:宋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猜你喜欢

秋雨所期不至·其一

红丁旧酒香初透,绿甲新蔬味亦饶;

期与山人同一醉,忽闻风雨断溪桥!

(0)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十

友为金州人,归家就熟路。

因将捷径寻,转被歧途误。

一误再误馀,日晚渐昏暮。

好月近上弦,清光照奔赴。

风定晚烟霏,轻笼若薄雾。

曲折避塍沟,巾车不留住。

尚有五六里,指说长甸铺。

人声依稀闻,灯火出村树。

(0)

雪晴

夜来碎玉已收声,窗纸生红喜得晴。

旭日乍烘春雪艳,东风缓送晓云轻。

童寒扫径频呵手,雀暖争枝互斗鸣。

为忆探梅曾策蹇,璚瑶踏遍觅诗程。

(0)

医无闾山

幽并开巨镇,封置自尧年。

雄气平吞海,危峰欲柱天。

雪凝流冷翠,岚重带晴烟。

未遂登临愿,停骖吊昔贤。

(0)

叶本初同其仲兄济范没于海诗以哭之且慰其长兄济东·其四

空对鲸波哭杜鹃,修文已入镜中天。

苍龙宫里回螭驭,知是清宁第几年。

(0)

弥勒峰

弥勒高峰像宛然,坦怀趺坐众峰前。

烟云久饫彭亨腹,文字谁劖混沌天。

山半僧归犹喜客,松阴榻静且逃禅。

午钟一饭山蔬饱,乘兴还寻十丈莲。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