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三首·其三》全文
- 注释
- 常:经常。
恐:担心。
东南驿骑:来自东南方向的驿站快马。
疏:稀疏。
每:每当。
人至:有人到来。
问:询问。
扬都:指扬州,古代中国的商业中心之一。
深知:深深地明白。
白虏:对汉族的蔑称,此处可能指敌方。
心轻汉:内心看不起汉人。
终:最终。
倚:依靠。
黄旗:象征某种权力或领导的旗帜。
运在吴:命运掌握在吴地(可能指吴王或者吴地势力)。
- 翻译
- 常常担心东南方向的信使来得太稀疏
每当有人到来,就会询问这里是扬州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感事三首(其三)》。从诗句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常恐东南驿骑疏"暗示了诗人对于边疆情报传递不畅的忧虑,"每逢人至问扬都"则反映出他对都城扬州(古代扬州曾为淮南东路治所)动态的关注。"深知白虏心轻汉"中的"白虏"可能指敌国,诗人认为敌人对汉族政权不够重视,"轻汉"一词透露出一种被轻视的屈辱感。最后两句"终倚黄旗运在吴"暗指历史上的吴地(如东吴或南宋)曾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影响国家命运,诗人借此表达对当前形势中吴地可能再次扮演重要角色的预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忧虑时局和历史教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沉的历史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十
友为金州人,归家就熟路。
因将捷径寻,转被歧途误。
一误再误馀,日晚渐昏暮。
好月近上弦,清光照奔赴。
风定晚烟霏,轻笼若薄雾。
曲折避塍沟,巾车不留住。
尚有五六里,指说长甸铺。
人声依稀闻,灯火出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