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西来,万里走浊浑。
挽夫识予意,驾牛乘夜喧。
滩回石乱斗,水与船相吞。
巨缆虽云牢,怀畏时自扪。
因之劳其勤,斗米代双樽。
安流(ān liú)的意思:指人们安定流动,没有战乱和流亡的情况。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复道(fù dào)的意思:指多条道路并行不悖,相互交错的情况。
故道(gù dào)的意思:故道是指已经废弃或失去用途的道路,也用来比喻旧时的办法、思想或观念。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吕梁(lǚ li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胸襟宽广,气度豪迈。
宁心(níng xīn)的意思:安抚心灵,使心情平静
攀援(pān yuán)的意思:攀援是指攀爬、借助他人力量或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失势(shī shì)的意思:失去权力、地位或影响力。
挽夫(wǎn fū)的意思:指妻子为丈夫解决困难,帮助丈夫摆脱困境。
王程(w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事情或计划的进展和结果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比喻事情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吾侪(wú chái)的意思:我们
心魂(xīn hú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深处,最核心的意志、信念和情感。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逸马(yì mǎ)的意思:指自由自在、奔放不羁的人或事物。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转眼(zhuǎn yǎn)的意思:转眼意为时间过得非常快,形容时间飞逝或事情发生得很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吕梁洪渡河的情景,展现了黄河的壮丽与险峻。诗中以“黄河从西来,万里走浊浑”开篇,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浑浊之态。接着,“吕梁乃故道,势若逸马奔”进一步渲染了黄河在吕梁段的奔腾之势,仿佛骏马疾驰,充满力量感。
“我来趋王程,至此日已昏”则表达了诗人赶路的紧迫感,以及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的情境。随后,“挽夫识予意,驾牛乘夜喧”描绘了当地百姓帮助诗人渡河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滩回石乱斗,水与船相吞”形象地展示了渡河过程中的惊心动魄,水流湍急,船只与激流搏斗,充满了紧张与刺激。而“攀援一失势,转眼不可存”则强调了渡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提醒人们要小心谨慎。
“巨缆虽云牢,怀畏时自扪”表达了诗人对安全的担忧,即使有坚固的缆绳,也难以完全消除内心的恐惧。但“须臾际安流,稍觉宁心魂”又暗示了渡过难关后的轻松与释然。
最后,“因之劳其勤,斗米代双樽”是对帮助者的感激之情,通过提供食物(斗米)来表达谢意。“汝劳勿复道,吾侪赖君恩”则是对帮助者的赞美,强调了在困难时刻,人们的互助精神是宝贵的财富。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险峻,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感激之情。
促促苦无欢,佳辰亦超忽。
干戈满天地,四野多白骨。
况此横征繇,民力殚已竭。
比闻赋马刍,百万山突兀。
乱馀薪藁贵,取盈在仓卒。
敲扑既不辞,鞭背胡颠蹶。
民之鬻子供,吏乃恣渔没。
里更赋十丁,以为挽船卒。
民穷多惨栗,相对泣雨汩。
愁霖闇上元,万家灯火歇。
破扉闻怨嗟,饥殍无短褐。
何年见小康,举杯诉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