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其一》全文
- 注释
- 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比喻人的痴迷或习惯已深重难改。
药不医:即使药物也无法治疗,强调痴迷的程度深重。
把泉煮石:比喻通过极富创意的方式,如煮沸泉水和炼石,转化为艺术创作。
炼成诗: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诗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齿根更著雪来嚼:形容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连牙齿都仿佛在咀嚼冰雪般的文字。
吟过梅关:走过梅花盛开的关隘,象征诗人经历的生活旅程和灵感触发点。
又一奇:每一次的创作都是新的奇思妙想,强调诗人的创新精神。
- 翻译
- 痴迷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药物也无法改变,我将泉水煮沸,如同炼金术般,只为创作诗歌。
连牙齿根部都仿佛被白雪覆盖,咀嚼着诗意,走过梅花关,这又是一个奇特的创作旅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题目为《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其一)》。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造的执着追求。
“癖到膏肓药不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性情、癖好已经根深蒂固,不再需要外界的修正或治疗。这里,“癖”指的是个人独特的文学风格或艺术追求,而“膏肓”则形容这种癖好的深入骨髓。
接下来的“把泉煮石炼成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诗歌的执着态度。诗人将自然界中的泉水与石头进行比喻,表明自己的诗歌如同用这些天然之物经历高温熔炼而形成,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坚实的意境。
“齿根更著雪来嚼”则是形容诗人在严寒中吟咏诗文,即使牙关紧闭也要将那如同洁白雪花般纯净的诗句咀嚼、品味。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与执着,也反映出诗歌创作中的自我修炼。
最后,“吟过梅关又一奇”则指诗人在跨越了一道道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之后,又一次迈向新的诗歌境界。这里的“梅关”可能是对某种特定的文学门槛或审美标准的隐喻,“又一奇”则表明诗人的创作不断超越,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深沉情怀与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王氏秀野堂
树林阴翳鸟声繁,下有幽人昼掩关。
五亩丘园傍城市,一堂花竹带云山。
留连风月真成趣,屏远尘埃雅自闲。
我访一区无定所,卜邻拟向翠微间。
挽熊县丞
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
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
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
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