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其一》
《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其一》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癖到膏肓药不医,把泉煮石炼成诗。

齿根更著雪来嚼,吟过梅关一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齿根(chǐ gēn)的意思:指牙齿的根部,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梅关(méi guān)的意思:梅关是指梅花盛开的关口,比喻事物达到最美好的时刻。

一奇(yī qí)的意思:非常罕见的事物或情况

煮石(zhǔ shí)的意思:煮石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做无用功、白费力气。

注释
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比喻人的痴迷或习惯已深重难改。
药不医:即使药物也无法治疗,强调痴迷的程度深重。
把泉煮石:比喻通过极富创意的方式,如煮沸泉水和炼石,转化为艺术创作。
炼成诗: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诗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想象。
齿根更著雪来嚼:形容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连牙齿都仿佛在咀嚼冰雪般的文字。
吟过梅关:走过梅花盛开的关隘,象征诗人经历的生活旅程和灵感触发点。
又一奇:每一次的创作都是新的奇思妙想,强调诗人的创新精神。
翻译
痴迷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药物也无法改变,我将泉水煮沸,如同炼金术般,只为创作诗歌。
连牙齿根部都仿佛被白雪覆盖,咀嚼着诗意,走过梅花关,这又是一个奇特的创作旅程。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题目为《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其一)》。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造的执着追求。

“癖到膏肓药不医”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性情、癖好已经根深蒂固,不再需要外界的修正或治疗。这里,“癖”指的是个人独特的文学风格或艺术追求,而“膏肓”则形容这种癖好的深入骨髓。

接下来的“把泉煮石炼成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诗歌的执着态度。诗人将自然界中的泉水与石头进行比喻,表明自己的诗歌如同用这些天然之物经历高温熔炼而形成,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坚实的意境。

“齿根更著雪来嚼”则是形容诗人在严寒中吟咏诗文,即使牙关紧闭也要将那如同洁白雪花般纯净的诗句咀嚼、品味。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坚韧与执着,也反映出诗歌创作中的自我修炼。

最后,“吟过梅关又一奇”则指诗人在跨越了一道道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之后,又一次迈向新的诗歌境界。这里的“梅关”可能是对某种特定的文学门槛或审美标准的隐喻,“又一奇”则表明诗人的创作不断超越,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深沉情怀与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题王氏秀野堂

树林阴翳鸟声繁,下有幽人昼掩关。

五亩丘园傍城市,一堂花竹带云山。

留连风月真成趣,屏远尘埃雅自闲。

我访一区无定所,卜邻拟向翠微间。

(0)

挽熊县丞

三叹丞哉不负余,阶庭兰玉又森如。

乡邻称道有是子,祖父传来只此书。

勇上璧流逼霄汉,相将金榜到门闾。

从前不朽惟家学,不必籯金自有馀。

(0)

挽实斋刘尚书·其二

节麾仍帅阃,三道福星临。

政澈寒潭底,人行明镜心。

船中不留月,童背也无琴。

谁憩甘棠下,无穷蔽芾阴。

(0)

挽山居刘侯官·其二

赋埒相如轧子云,词场几度策奇勋。

不卑铜绶肯为宰,须是玉堂方著君。

准拟日边行接武,奈何地下要修文。

试将六稿从头读,羞杀时流把砚焚。

(0)

题袁州邵录三老图·其一

堂前活现老人星,两个齐眉作寿朋。

更有膝边儿戏綵,此身都及见云仍。

(0)

点绛唇·其十二嘉香海棠

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

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

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