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寒殿出,塔影夜池摇。
桂树萦阶发,藤花拂座飘。
西来乱峰外,有路入中条。
这首诗描绘了清源寺冬日的宁静与庄严。首句“十里华严界”,以“华严”象征佛教的广大与深邃,暗示清源寺所在之地为佛教圣地,同时以“十里”形容距离之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重来雪未消”点明时令,冬雪覆盖,增添了几分肃穆与静谧。
“钟声寒殿出,塔影夜池摇”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寺院夜晚的景象。钟声悠扬,从寒殿中传出,穿透寂静的夜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塔影在夜池中轻轻摇曳,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又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桂树萦阶发,藤花拂座飘”则将视线转向寺内,桂花与藤花的盛开,不仅为寺院增添了生机与色彩,也寓意着佛法的繁荣与传播。桂花的香气与藤花的轻盈飘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最后,“西来乱峰外,有路入中条”以自然景观收尾,暗示了通往佛教修行之路的深远与神秘。西边的山峰与远方的道路,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真理与解脱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探索的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源寺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修行与智慧的深刻思考。
华翁之窝字绿筠,第云不可无此君。
手种淇园三万个,一一青含太古文。
龙鳞陡擘谷后雨,凤尾直破松梢云。
为君传神者谁氏,醉沈淋漓走元气。
敲戛犹馀金石音,纵横不见龙蛇字。
此君与翁俱有孙,琅玕肯让吾家门。
夹池檀栾借馀润,茂林风流依旧论。
阿戎昔作童子游,把臂三日山中留。
卷头虽失王大令,眼底复得文湖州。
文君妙手称三绝,墨池片片墨琼屑。
已教春雪擅前贤,况是秋霜同晚节。
此图再更人再徂,恍然若对黄公垆。
未穷尘代沧桑事,嵇阮于今不可呼。
叹落花,花落何飘零。
狂风如剪刀,越罗綷縩不胜情。
蹀?灞陵陌,潆洄御沟水。落花欲有陈,狂风殊未已。
叹落花,掩泪辞故枝。枝枝同根蒂,片片各分离。
只今踪迹无处所,忆昨容华能几时。
歌落花,莫咨嗟。
请说上苑千条绮,请说河阳万树霞。
七宝储胥金平脱,九华步障玉辟邪。
标题琬琰双牌小,承日流苏八字斜。
谁不暂缓青丝络,谁不暂驻七香车。
香车丝络春相待,弄态流娇宛如在。
只道朱颜日更新,那知转盼恩仍改。
歌落花,君歌未阕攒我颦。
昭阳媫妤汉侍者,邯郸厮养赵才人。
空将今日今年旧,难拟来年来日新。
东邻小娃才十五,恰似芳苞未曾吐。
已饶花落不关愁,又道花开为谁妩。
还逢路唱落花歌,萧飒寒烟扫翠蛾。
惆怅不堪临镜意,自怜三月梦中过。
《落花叹》【明·王世贞】叹落花,花落何飘零。狂风如剪刀,越罗綷縩不胜情。蹀?灞陵陌,潆洄御沟水。落花欲有陈,狂风殊未已。叹落花,掩泪辞故枝。枝枝同根蒂,片片各分离。只今踪迹无处所,忆昨容华能几时。歌落花,莫咨嗟。请说上苑千条绮,请说河阳万树霞。七宝储胥金平脱,九华步障玉辟邪。标题琬琰双牌小,承日流苏八字斜。谁不暂缓青丝络,谁不暂驻七香车。香车丝络春相待,弄态流娇宛如在。只道朱颜日更新,那知转盼恩仍改。歌落花,君歌未阕攒我颦。昭阳媫妤汉侍者,邯郸厮养赵才人。空将今日今年旧,难拟来年来日新。东邻小娃才十五,恰似芳苞未曾吐。已饶花落不关愁,又道花开为谁妩。还逢路唱落花歌,萧飒寒烟扫翠蛾。惆怅不堪临镜意,自怜三月梦中过。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0767c6832a57fd035.html
吴兴公子二百载,尺素往往流云霞。
仲温急就散隶色,骨格虽尔风神赊。
狂鬼鸱张学士腕,东海小儿竟涂鸦。
凤池綵笔难再问,鸡林高价徒相誇。
人间不识祝京兆,何处还逢书大家。
此君自称枝指翁,指间蠕蠕出天工。
寒花夜发白兔锋,谁其赠者索与钟。
少年临池亦已精,晚节自喜愈纵横。
当其得意缣素表,一扫万古开精灵。
人云颠旭亦尔尔,毋乃大令更其名。
恍如青天嗷飞瀑,崖翻石走风雷惊。
皂雕秋回击羽坠,绿耳电摄排空行。
兰筋剑距时横出,逸态雄姿随手生。
迩来家鸡轻野鹜,却向真书大矜束。
即看京兆更遒绝,小茧游丝染明玉。
离离落日施荒草,淡淡疏烟挂寒竹。
邻女捧心但益丑,世人贵耳翻见辱。
玉树长埋呼不起,侪辈声名眼前死。
处处黄金购遗迹,东家覆瓿三尺纸,自古文章亦如此。
《祝京兆法书歌》【明·王世贞】吴兴公子二百载,尺素往往流云霞。仲温急就散隶色,骨格虽尔风神赊。狂鬼鸱张学士腕,东海小儿竟涂鸦。凤池綵笔难再问,鸡林高价徒相誇。人间不识祝京兆,何处还逢书大家。此君自称枝指翁,指间蠕蠕出天工。寒花夜发白兔锋,谁其赠者索与钟。少年临池亦已精,晚节自喜愈纵横。当其得意缣素表,一扫万古开精灵。人云颠旭亦尔尔,毋乃大令更其名。恍如青天嗷飞瀑,崖翻石走风雷惊。皂雕秋回击羽坠,绿耳电摄排空行。兰筋剑距时横出,逸态雄姿随手生。迩来家鸡轻野鹜,却向真书大矜束。即看京兆更遒绝,小茧游丝染明玉。离离落日施荒草,淡淡疏烟挂寒竹。邻女捧心但益丑,世人贵耳翻见辱。玉树长埋呼不起,侪辈声名眼前死。处处黄金购遗迹,东家覆瓿三尺纸,自古文章亦如此。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5967c6832a583b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