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广》
《河广》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广guǎng
xiānqín / shījīng

shuíwèi广guǎng
wěihángzhī
shuíwèisòngyuǎn
[1]wàngzhī

shuíwèi广guǎng
céngróngdāo
shuíwèisòngyuǎn
céngchóngchá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崇朝(chóng cháo)的意思:崇拜、推崇朝廷。形容对朝廷极度崇敬。

一苇(yī wěi)的意思:比喻柔弱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崇朝(bù chóng cháo)的意思:指不崇拜朝廷,不尊重朝廷权威的行为。

注释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
杭:通“航”。
跂:古通“企”,踮起脚尖。
予:而。
一说我。
曾:乃,竟。
刀:通“舠(dāo)”,小船。
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
形容时间之短。
注释2

河: 黄河。

苇: 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 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

曾: 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崇朝: 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翻译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赏析

《卫风·河广》全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在奇情、奇思中“变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定式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奡着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好像现在的顺口溜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想和回味的。

鉴赏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之一。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超越凡俗观念、挑战传统认知的情怀。通过“谁谓河广”和“谁谓宋远”的反问,诗人表现出对既有知识的质疑态度,并通过“一苇杭之”和“跂予望之”强调个人可以超越常人的认识,即使是宽广如河、遥远如宋,也并非不可逾越。最后两句“曾不容刀”和“曾不崇朝”则进一步深化这种挑战传统的思想,指出即便是无法用剑锋丈量的宽广,也无法阻挡个人的精神追求;即便是遥远到需要长时间行走的距离,也不会让人在心灵的朝拜之路上停下脚步。

这首诗体现了早期中国文学中的一种解放思想、挑战传统观念的情怀,展现了古代诗人的卓越想象力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江亭十绝·其一

春江流水曲尘波,亭上羁人奈若何。

底事同来不同去,又添新雨入漳河。

(0)

玉雪亭·其二

梨云柳絮共微茫,春入园林一色芳。

枸杞通灵空吠月,芙蕖到死不禁霜。

梦游蓬岛瑶台曙,歌落吴云玉树长。

亦拟广寒亲学舞,朝来新制白霓裳。

(0)

春日闺思

白玉堂前双燕飞,堂中思妇怨残晖。

臂环寄远青芜合,琼宇题乾白雁归。

醉倚合昏惊叶暗,愁寻豆蔻妒花肥。

窗间昨日同心锦,染罢香丝不上机。

(0)

笔阵

授笔登坛拜墨卿,霜毫不用铁为兵。

战酣已拔三都垒,奏捷还攻五字城。

怒捲龙蛇云雾泣,长驱风雨鬼神惊。

攀蟾独扫千军退,功夺中书第一名。

(0)

题程国表妻墓碣

太末溪头送夫婿,祝郎战胜早归来。

龙光暂漏金闺籍,鸾影先分玉镜台。

儿女泪痕宵泣血,杯圈口泽岁兴衰。

它年墓道焚黄日,铭碣悲凉首重回。

(0)

送徐山长勉之赴慈湖

见说慈溪县,先民有学宫。

心源推自得,已易竟谁通?

论道非人异,朝宗到海同。

朝窗梅蕊白,夜馆烛花红。

遵渚三更雁,吟秋四壁蛩。

横经山色里,觅句雨声中。

官况毡何冷,词场笔最工。

棘围还待子,金榜日华东。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