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寒 夜 曲 明 /周 诗 少 年 离 别 不 堪 言 ,每 听 砧 声 欲 断 魂 。不 是 罗 帏 怨 明 月 ,向 来 愁 绪 怕 黄 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愁绪(chóu xù)的意思:指忧愁的心情和思绪。
断魂(duàn hún)的意思:指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感到极度痛苦和失落。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离别(lí bié)的意思:离别指分别、分离。
罗帏(luó wéi)的意思:指挂在床前的帷幕,比喻掩饰真相或隐瞒事实。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诗的《寒夜曲》描绘了一位少年在离别后的情景。"少年离别不堪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主人公内心的苦涩与难以言表的哀伤。每当听到捣衣声(砧声),那声音仿佛穿透夜色,触动了他的心弦,让他感到“欲断魂”,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两句,“不是罗帏怨明月”,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情绪来源并非单纯的对月思乡,而是对现实离别的深深哀怨。他将自己的愁绪归咎于黄昏时刻,因为“向来愁绪怕黄昏”,暗示黄昏时分的落日余晖和凄凉氛围更容易触发他的内心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砧声和黄昏,展现了少年因离别而产生的深沉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