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殇人所怜,老归子亦哭。
老少既同哀,脩短亦齐促。
岂知蚿怜夔,一足吾亦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一贯的《杂诗七首》之三,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晨凌地肺顶,高歌露晞曲。” 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高望远,高声歌唱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追求。地肺顶,寓意极高的山峰,象征着人生的高峰;露晞曲,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如同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瞬间消散。
“人生有去来,此曲无离续。” 人生如同四季更迭,有始有终,而音乐则可以无限循环,永不停歇。这里将人生比作有去来的季节,而音乐比作无尽的旋律,表达了对生命有限而艺术永恒的感慨。
“少殇人所怜,老归子亦哭。” 年轻时的夭折令人惋惜,年老时的离去也让人悲痛。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无论是在生命的早期还是晚期,都充满了不可预知的离别。
“老少既同哀,脩短亦齐促。”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面对生命离别的时候,感受相同,生命的长短虽然不同,但最终都会走向终结。这句话体现了对生命平等性的思考,不论年龄大小,生命的终点都是相同的。
“岂知蚿怜夔,一足吾亦足。” 这句话借用神话中的故事,蚿(蜈蚣)怜慕夔(传说中的独脚神兽),表达了对独特或不寻常事物的向往。同时,“一足吾亦足”则意味着即使生命中只有一件足以让自己满足的事物,也已经足够。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豁达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艺术、自然现象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