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二伏生》全文
- 翻译
- 赢政和刘邦的恩怨仍被后人谈论,他们的事迹在众多篇章中流传
汉孝文帝无意恢复古代的礼制,导致经典再次遭受伏生的焚烧
- 注释
- 嬴蹶:指秦始皇嬴政,蹶代表他的事迹。
刘兴:指汉高祖刘邦,兴代表他的兴起。
齿舌存:形容事迹长久被人谈论。
大义:指重要的历史事件或道德原则。
孝文:指汉文帝刘恒。
王制:古代的君主制度或礼法。
伏胜:西汉学者,曾整理《尚书》。
焚:焚烧,这里指经典被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系列中的第二首,以历史人物伏生为题材。诗中提到秦朝末年,秦始皇嬴政与刘邦之间的斗争,以及伏生保存儒家经典《尚书》的故事。"嬴蹶刘兴齿舌存"暗指秦亡汉兴的历史变迁,"百篇大义尽堪闻"则强调伏生对儒家经典的传承价值。"孝文无意修王制"指的是汉文帝虽然无意恢复秦朝的严苛制度,但伏生所传的古文献却在乱世中得以保存,"古典重遭伏胜焚"则暗示了伏生在战乱中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并传播古代典籍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伏生的经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守护者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寓含了对知识传承重要性的思考。陈普的诗歌风格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宋元之际诗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