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词(bǐ cí)的意思:指写作、创作时用的词句。
伯高(bó gāo)的意思:形容人的声音高亢、嘹亮。
词臣(cí chén)的意思:指能言善辩、擅长辞令的官员。
珥笔(ěr bǐ)的意思:指人写字时,手握笔杆,笔尖不动,只是在纸上微微移动,如同珠玉在盘中滚动一样。比喻写字工整且流畅。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开宴(kāi yàn)的意思:指开设宴席,招待宾客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无须(wú xū)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宴赏(yàn shǎng)的意思:宴请并赏赐客人。
夭桃(yāo táo)的意思:指美丽而娇嫩的桃花。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庶子张鹏翀所进春林澹霭图即用其韵(其二)》。诗中描绘了春天林间淡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首句“无须海赋诩春毛”,以“海赋”比喻宏大的文辞,暗示无需用过于华丽的辞藻来夸赞春天的生机勃勃,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简单直接表达的偏好。
次句“珥笔词臣有伯高”,“珥笔词臣”指的是擅长文学创作的文人,“伯高”则可能是指古代的文学家或诗人,这里借指张鹏翀,赞扬他如同古代的文学大家一样,能够以文采飞扬的作品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第三句“渐近清明缘望雨”,清明时节,人们常期待雨水的降临,因为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这里的“望雨”不仅体现了季节的特点,也暗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一句“何曾开宴赏夭桃”,“开宴”意味着举办宴会,“夭桃”则是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并未在宴会上欣赏桃花,而是更倾向于在自然之中,静静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强调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和内心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深情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