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日(bǎi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百天。
奔雷(bēn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响亮,如雷鸣般的声音。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葛衣(gé yī)的意思:指穷苦、贫困的样子。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灵隐(líng yǐn)的意思:指山水幽静、景色秀美。
灵鹫(líng jiù)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敏锐的人。
冷泉(lěng quán)的意思:指清凉宜人的泉水,比喻心境平和、冷静。
暖席(nuǎn xí)的意思:指为他人准备好温暖的床铺,比喻为他人着想,关心照顾他人。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跳波(tiào bō)的意思:指在行进中跳过来不及避让的障碍物或困难。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一灵(yī lí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一下子变得灵活、敏捷或有活力。
一百(yī bǎi)的意思:形容程度非常高,极其之多。
隐居(yǐn jū)的意思:指退隐到山林或乡野中过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萦回(yíng huí)的意思:指事物围绕在一起,循环不已。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暂来(zàn lái)的意思:指暂时停留或短暂到来。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主一(zhǔ yī)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情起主导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或影响力。
作主(zuò zhǔ)的意思:作为主人或负责人来承担责任,做出决定或发号施令。
不暖席(bù nuǎn xí)的意思:不受待遇,不被重视
二十四(èr shí sì)的意思:指人的能力、智慧或技能非常高超。
- 注释
- 灵隐:灵隐寺。
天竺:天竺寺。
涧:溪流。
灵鹫:飞翔的灵鹫。
何处来:从哪里来。
赴壑:流入山谷。
奔雷:奔腾的雷声。
无情有意:水的无情与山的有意。
冷泉亭:冷泉亭。
相萦回:盘旋。
钱塘:钱塘江。
暖席:长久停留。
灵隐居:在此地筑居。
葛衣:葛布衣服。
草屦:草鞋。
僧蔬:僧人的素食。
主一百日:相伴一百日。
二十四考:二十四个寒暑的学习。
书中书:研读经书。
- 翻译
- 灵隐寺前方,天竺寺后方,两条溪流春天潺潺,一只灵鹫飞翔。
不知水从何方涌出,跳跃着流入山谷,如同奔腾的雷声。
水的无情与山的有意难以揣测,它是否愿在冷泉亭下盘旋。
我在钱塘江畔度过六百日,山中生活短暂,未曾长久停留。
如今你欲在此地筑居,身披葛衣,脚踏草鞋,跟随僧人吃素食。
若能与冷泉相伴一百日,胜过日夜研读经书二十四个寒暑。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灵隐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水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向往。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这四句通过对比灵隐寺与天竺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流淌的溪水声响,如灵鹫般清脆,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这两句则通过对溪水源头的不解,以及它激荡澎湃、声如雷鸣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和美丽的赞叹。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无情”指的是自然界不带人为情感,而“有意”则是诗人对这片景色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这两句通过提及自己在钱塘的生活经历,以及山中的短暂停留,表现了诗人的游历生涯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这两句则是对友人有意在灵隐寺定居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通过简单的衣着和随从僧人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归于自然的心愿。
最后两句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则是在提醒友人,如果能够在灵隐寺旁的冷泉处居住一百天,那么即便不必每天研读书籍,内心也会获得如同书中学到的智慧和宁静。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通过灵隐寺周围的景色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