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亡妻及孩》
《忆亡妻及孩》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二十年来有家相依才十四年华

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出芽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

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芽(chū yá)的意思:指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比喻事物开始形成或发展。

春桂(chūn guì)的意思: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或者有较高的地位的人。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撒手(sā shǒu)的意思:放弃、放手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啼饥(tí jī)的意思:形容非常饥饿。

先零(xiān lián)的意思:指事先防备,预先准备。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有家(yǒu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繗所作的《忆亡妻及孩》。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亡妻及其子女深深的怀念与哀痛之情。

首句“二十年来尔有家,相依才十四年华”,开篇即点明了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时间跨度,以及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相互依靠、共同度过的短暂而珍贵的时光。短短十四年,却包含了深厚的情感积淀,为后续的离别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接着,“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出芽”两句,以植物的生长过程隐喻孩子的成长。春桂在春天萌发,但很快凋谢,象征着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虽短暂却充满生机;四女在秋天开始萌芽,预示着她们的成长虽然稍晚,但同样充满了希望和生命力。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感受,也暗含了对生命脆弱与短暂的感慨。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这两句,通过孩子失去母亲和父亲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孩子在母亲身边时,母亲的存在如同整个世界,一旦失去,便感到失去了依靠。同样的,父亲的离开也让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助感。

最后,“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不解和哀伤。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孩子们的哭声,无人能给予帮助,诗人质问妻子为何要独自离去,留下如此多的痛苦和遗憾。这一问,既是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愤怒。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生死离别的悲痛与无奈,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朝中措·鸣珂揽辔玉霄东

鸣珂揽辔玉霄东。
持节散陈红。
子舍已先多士,一鞭同袅春风。
西瓯旧治,棠阴秀茂,竹马迎逢。
正焙行驰金殿,仙班看缀夔龙。

(0)

念奴娇·瑑冰铸雪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
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
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
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
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
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
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
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0)

虞美人·芙蓉露下闲庭晚

芙蓉露下闲庭晚。
犹觉秋容浅。
惊心莫道岁华赊。
已有官梅轻放、小春花。
西风河汉溪流月。
月下疏疏雪。
新妆喜是寿阳人。
鸾鉴不劳呵手、对寒云。

(0)

念奴娇·烘帘昼暖

烘帘昼暖,正飞花堆锦,风迟烟暮。
绿叶成阴春又老,甲子谁能重数。
梅已青圆,雪深犹记,曾捻疏枝否。
须知物外,这些光景常驻。
闻道江水东头,同门相过,不作儿女语。
醉墨凌波歌数阕,心迹都忘逆旅。
胸次扶摇,壶中光景,肯与人同趣。
栖尘功就,浩然俱待飞去。

(0)

蓦山溪·乌龙云洞

乌龙云洞,神护红尘外。
金鼎养丹砂,有仙卿、清修名世。
三千功行,活字少人知,松露閟,紫烟深,知是聃翁裔。
吹箫后约,岂慕穿青紫。
八十在人间,比当日、何须指李。
相逢一笑,酒量海同宽,拔宅隐,玉霄寒,升举应新岁。

(0)

好事近·花动两山春

花动两山春,绿绕翠围时节。
雨涨晓来湖面,际天光清彻。
移尊兰棹压深波,歌吹与尘绝。
应向断云浓淡,见湖山真色。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