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底物(dǐ wù)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或实质。
老境(lǎo jìng)的意思:指年老时的境况或状态。
少时(shǎo shí)的意思:指在年少时光阴短暂,时间过得很快。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作底(zuò dǐ)的意思:
亦作“ 作抵 ”。1.如何,怎样。 唐 白居易 《寒食日寄杨东川》诗:“不知 杨六 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 唐 温庭筠 《西州词》:“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2).为何,为什么。 唐 徐凝 《和嘲春风》诗:“可怜半死 龙门 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 翻译
- 年轻时把忧愁当作什么,到老年才明白世间充满了忧愁。
已经忘记了世间的忧愁,只有与身心合一忘却,才算真正结束。
- 注释
- 少时:年轻的时候。
唤:称作。
愁:忧愁。
底物:什么东西。
老境:老年阶段。
方:才。
知:明白。
世有愁:世间充满忧愁。
忘尽:完全忘记。
世间愁:世间的忧愁。
故在:仍然存在。
和身:与身心合一。
忘却:忘掉。
始应休:才应该停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轻松戏谑的笔调探讨了人生中对愁苦的不同理解和体验。首句"少时唤愁作底物"描绘了年轻时对愁苦的轻视,似乎不以为然,不知其深重。随着岁月流转,诗人到了"老境方知世有愁"的阶段,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忧虑的存在。
"忘尽世间愁故在"表达了诗人试图忘却世间烦恼的努力,然而愁苦并非轻易能忘,它如影随形,始终存在。最后一句"和身忘却始应休"则传达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只有当愁苦与身心融为一体,无法区分时,或许才是真正的放下,才能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对比,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愁苦的难以避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汉阳二律皇陵宫殿木舟运汉阳夏口周进士仲方沽酒来别命二题各作联句·其一沽酒船
汉阳郁金扑鼻香,飘飘一叶泛残阳。
大盆贮景随兰桨,小勺分春上羽觞。
兴入齐州欣白叟,手持阿堵付黄郎。
叮咛鄂渚黄楼胜,信宿还须远送将。
书怀
我生未几时,遽已六十六。
去此年四头,便是七十足。
从此其百年,得否未可卜。
惟于百年内,洞洞而属属。
执玉与捧盈,常恐即颠覆。
朝露待日晞,念此堪痛哭。
胡不永念之,日勤夜秉烛。
九十书抑箴,卫武有旧躅。
顾我何人哉,老懒空食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