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晚 秋 江 上 作 唐 /张 祜 万 里 穷 秋 客 ,萧 条 对 落 晖 。烟 霞 山 鸟 散 ,风 雨 庙 神 归 。地 远 蛩 声 切 ,天 长 雁 影 稀 。那 堪 正 砧 杵 ,幽 思 想 寒 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鸟散(niǎo sàn)的意思:指众多的鸟飞散或离开。
穷秋(qióng qiū)的意思:形容秋季枯燥贫乏、无味无趣。
思想(sī xiǎng)的意思:指人的头脑中的想法、观念和理念。
条对(tiáo duì)的意思:指事物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的关系。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幽思(yōu sī)的意思:深沉的思考或沉思
砧杵(zhēn chǔ)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相处,家庭和顺美满。
- 注释
-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穷秋:深秋时节。
萧条:荒凉、冷清。
落晖:落日余晖。
烟霞:云雾和晚霞。
山鸟:山中的鸟儿。
庙神:庙宇中的神像。
归:回归。
地远:地处偏远。
蛩声:蟋蟀叫声。
雁影:大雁的身影。
稀:稀疏。
那堪:怎能忍受。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古人用来捣衣。
幽思:深深思念。
寒衣:为冬天准备的衣物。
- 翻译
- 在遥远的秋天漫游,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
山中的烟霞散去,风雨中神庙的神像似乎归位。
身处偏远之地,虫鸣声格外清晰,天空中大雁的身影稀疏。
怎能忍受此时捣衣的声音,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为远方亲人准备寒衣的心绪。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人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凄凉景象。"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氛围,一个远行的旅者在辽阔的秋天里,只有萧瑟的风声和落日的余晖作伴。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暗示了旅人的孤独和心境。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生灵的隐退之情。山中的鸟儿在烟霞中飞散,而庙中之神似乎也在风雨中归去,这里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更蕴含着一种超自然的宁静。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则通过对比远处的大地和高空中的鹅行列,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与空间的辽阔。蟋蟀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而大雁在天边留下的影子却是那么的稀疏,这两者都加深了诗中对孤独和寂寞氛围的烘托。
最后,"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则直接表达了旅人内心的困顿与寒冷。这里的“砧杵”是古代制衣工具的名称,“幽思想”指的是深思熟虑或孤独忧伤,而“寒衣”则不仅指实物,更象征着心灵的冰凉。这两句诗将前面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深秋旅途上的沉郁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