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大熟:丰年。
仍:仍然。
教:让。
得:得到。
大晴:大好的天气。
今年:今年。
又:再次。
一升平:又一次太平盛世。
升平:太平盛世。
不在:不在于。
箫韶:古代宫廷音乐。
里:之中。
只:仅仅。
诸村:各个村庄。
打稻:收割稻谷。
声:声音。
- 翻译
- 即使丰收年景也期待好天气,今年又将迎来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并非只在音乐和庆典中体现,而是在各乡村打稻的劳动声中感受。
- 鉴赏
这段诗歌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南宋时期的诗人杨万里所创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农事生活的细腻描绘。首句“大熟仍教得大晴”表达了一种农事循环的理想状态,即在丰收之后天气依然晴朗,这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境况。
接下来的“今年又是一升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年的丰饶与平安,"一升"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粮食充足,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丰收带来的福祉。"平"字有着平静、和谐之意,意味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满足。
第三句“升平不在箫韶里”中的“箫韶”,古代指的是乐器,这里的意思是说“升平”的景象并不体现在宫廷的音乐或官方的庆典上,而是在下面一句所描述的农村生活中,“只在诸村打稻声”。
最后一句通过描写“打稻声”展现了农民收获季节时的劳作场景,这是对农业社会最真实的写照。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对农事生活以及对平和岁月的赞美之情。
总体而言,杨万里在这首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内心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季野弟蜡梅
媚色全胜柳,孤标半似梅。
蕊寒金粉腻,香重麝脐开。
徐笔那能画,并刀未易裁。
扶头中酒味,安得一枝来。
次韵卫知机秀才梅花
东君调护亦多情,瘦比夷齐彻骨清。
有韵绿毛时倒挂,无尘白鹭可同盟。
未应桃叶能称姊,若齿山樊定是兄。
何事故园频入梦,疏枝新赏玉溪晴。
上巳郡宴即事
细雨轻阴修禊天,海棠睡足柳初眠。
凝香帘幕东风煖,小醉清吟锦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