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日以隔,萧景日以逼。
薄帏生虚寒,梦醒如在侧。
傍徨(bàng huáng)的意思: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仿佛(fǎng fú)的意思:像,似乎,好像
皎皎(jiǎo jiǎo)的意思:形容光亮明亮。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揽衣(lǎn yī)的意思:指抓住衣服,表示抓住、掌握住某物或某种情况。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悄然(qiǎo rán)的意思:悄然意为安静、轻声地进行某种活动或改变,形容做事不露声色、不引人注意。
然后(rán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接续关系,指紧接在某个动作或事件之后发生的另一个动作或事件。
如在(rú zài)的意思:如同在现场一样,形容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上空(shàng kōng)的意思:指在空中、天空中。
素心(s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纯良善良,没有私心杂念。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延缘(yán yuán)的意思:延长缘分,继续交往。
幽堂(yōu táng)的意思:指幽静、清幽的房间或居所。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这首诗《杂咏(其七)》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与自然环境交织下的内心情感波动。
首句“皎皎明月光,延缘上空林”描绘了一幅月光照耀森林的景象,月光如白玉般皎洁,沿着树枝延伸,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幽堂悄然而后,仿佛来素心”,诗人将自己置于幽静的厅堂之中,内心似乎被某种纯洁的情感触动,仿佛有一颗素净的心灵与之共鸣。
随后,“素心日以隔,萧景日以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素净之心似乎渐行渐远,而周围的景色也显得更加萧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紧接着,“薄帏生虚寒,梦醒如在侧”,薄薄的帷幕中透出一丝虚幻的寒冷,仿佛梦境中的温暖已不在身边,让人感到一阵凉意。
“揽衣起傍徨,横涕下沾席”,诗人起身,徘徊不定,泪水横流,打湿了坐席,表达了深深的哀伤与无助。最后,“寸心常不移,可以照颜色”,尽管心中情感波动,但那颗坚定不变的真心,如同明镜一般,能够映照出人的真我面貌。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自然环境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失落时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