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
柏台(bǎi tái)的意思:柏木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柏台指的是柏木制成的平台或台阶。成语柏台比喻高位,权势等。
别曲(bié qǔ)的意思:指摆脱困境或改变局面的方法或手段。
朝衣(cháo yī)的意思:指早晨穿的衣服,也比喻一天的开始。
春辉(chūn huī)的意思:指春天的光辉和美好景色。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九围(jiǔ wéi)的意思:围绕某人或某事物的人或事物总共有九个。
夔龙(kuí lóng)的意思:指形容人的品质或行为非常出色,超越常人。
劳情(láo qíng)的意思:形容人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精神疲惫。
明盛(míng shèng)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兴盛昌盛。
内伤(nèi shāng)的意思:指身体内部的伤害或损害。
蓬转(péng zhuà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变化无常。
亲党(qīn dǎng)的意思:指对党忠诚、拥护党的政策。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徒歌(tú gē)的意思:指徒步漫游在山野之间,吟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行李(xíng lǐ)的意思:行李指出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隐微(yǐn wēi)的意思:微小而难以察觉的,微细的,微小的
征戍(zhēng shù)的意思:指征兵入伍,出征边疆。
至德(zhì dé)的意思:指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和君主的颂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皇帝以德治国、泽被苍生的壮丽画面。这里,“至德”指的是君主的高尚品德,而“劳情”则表明君主对百姓的关怀之心,“九围”象征着全国各地。
接着,“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诗人思索着人们离开了根基,将会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什么来作为依靠。这里的“人去本”暗示着战乱频仍、民生不安的时代背景,而“蓬转”则形象地表达了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容身的悲惨。
在“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中,诗人进一步描绘出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景象。外有征战之苦,内有亲情断绝之痛,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诗人感慨于不能遇见一个能够施展明德、照耀世人的君主。这里的“不逢”表达了对历史时机的无奈,而“照隐微”则表现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以下几句,“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通过对皇帝出巡和赐予臣下的具体物品的描述,再次强调了君主的恩泽与德政。这其中,“柏台”、“兰殿”都象征着皇宫,而“简行李”、“锡朝衣”则是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显示出皇帝对臣子的关怀。接下来的“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更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换来赞美君主德政所带来的和谐与温暖。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这里则直接表达了皇帝派遣使者以维护全国的安宁,以及颁布诏令让天下百姓的心都能够归顺于中央,这些都是对君主统治能力的一种肯定。
最后,“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成为像古代圣明君主身边的贤臣,只能空自吟咏、仰望那遥远的理想。这里的“夔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辅佐圣君的神兽,而“鸿雁飞”则是对那种超脱现实、高洁脱俗之境界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帝德政的颂扬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君臣关系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