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首句“居山更入山”,点明了隐士选择深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疏离。接着,“百事不相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心态,似乎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两句,以猿猴和鸡犬作为对比,突出了隐士生活中的孤独与清静,同时也暗示了与外界的隔绝。猿猴虽为山林之灵,但毕竟不如鸡犬那样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这或许象征着隐士与世隔绝的同时,也保持着对自然界的敏感与亲近。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则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中与自然互动的场景。在清澈的泉水边洗涤,攀登陡峭的山峰,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热爱。
最后,“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一句,以“高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正高洁人格的追求。这里的“一斑”既指诗人偶尔透露出的内心世界,也暗含了对完整、全面的高洁人格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伤废冢
春风习习吹花木,千山万山一齐绿。
日午诸村社鼓喧,田家小儿健如犊。
閒来徒步上前冈,累累古冢相攒簇。
荷锄老叟向我言,元是前朝贵人族。
贵人在时势绝伦,后拥前遮来绣毂。
并吞邻土孰敢嗔,回山转水开林麓。
相连冈干成一丘,斸断云根埋宝玉。
大书功德纪丰碑,直向山前起华屋。
子孙拟作千年计,尽是老夫亲拭目。
星移物换水东流,泉下知谁伴幽独。
翁仲双双卖与人,留得三竿两竿竹。
寒食不见纸钱飞,只有啼鹃替人哭。
又说东家来卜地,役夫日夜喧山谷。
天理苍茫不可知,后车须看前车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