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焚于水涘,避溺于山隅。
仲蔚今何归,吾欲从之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起落,选择避开世俗的纷扰,寻求宁静与简朴的生活态度。首句“避焚于水涘,避溺于山隅”形象地表达了对繁华与困厄的双重逃避,暗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这种逃避并非万全之策,人生道路上仍充满各种忧虑与困难。
诗人感慨“前为荣贵引,后有贫贱驱”,表明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难以摆脱人生的牵绊。他认同达观者的智慧,“止足不愿余”,认识到知足常乐的重要性,不贪求过多的物质享受。
最后两句“仲蔚今何归,吾欲从之居”引用了古代隐士管宁(字仲蔚)的典故,表达诗人向往简静生活的愿望,希望能像仲蔚一样过上远离尘嚣的生活。整首诗通过个人体验和历史人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
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
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
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
追念章台路。
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
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
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
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