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丝(bìn sī)的意思:指人的鬓角的头发,用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黄鹤(huáng hè)的意思:指黄色的鹤,也指黄鹤楼。形容景色美丽、壮丽。
擎天(qíng tiān)的意思:指能够承受、支撑天空的巨大力量或物体。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无壁(wú bì)的意思:没有障碍或限制
虚语(xū yǔ)的意思: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己亥杂诗(其六十七)》,由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黄鹤高楼又挞碎”,以黄鹤楼的破败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暗示曾经辉煌的事物终将消逝,给人以历史沧桑之感。次句“我来无壁可题诗”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有心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情感,也找不到合适的载体或时机。
接着,“擎天铁柱终虚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的支柱比作“擎天铁柱”,但最终却是“虚语”,意味着那些支撑时代前进的力量,最终不过是空谈,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不匹配的无奈。
最后,“空累尚书两鬓丝”一句,通过描述一位老尚书因岁月流逝而两鬓斑白,却未能实现其理想抱负,表达了对那些为理想奋斗却最终徒劳无功的人们的同情与感慨。这里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也触及了社会变革中个体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代进步过程中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远曲答巍甫佳甫
君家兄弟名翩翩,三张二陆相后先。
武邑华亭今可继,一蹴已度骅骝前。
君在章曲江,我在粤海边。
风萍一别二十年,中间消息凭尺素,鱼腹雁足时不传。
昨者书邮自大庾,豫章急桨上横浦。
开缄赠我双琅玕,写寄离怀几寒暑。
百花洲上始相逢,忆别湖烟更湖雨。
解归曾过灌婴城,咫尺龙沙未停橹。
把臂无由一共君,从此相思梦中语。
我岁垂八十,君未及五旬。
我不可来君且住,匡庐秋月罗浮春。
会时欢,别时怨。
风萍何日重相见,君莫似东飞伯劳西飞燕。
瑶林引
槐江迢递玄圃丘,槐眉勒铭三千秋。
觞宴西池一托乘,苕华四照清瑶流。
瑶流南出开林麓,昆墟小似东旸谷。
其前光气发玄䃤,其下凝膏灌丹木。
自昔梅花万树曾名村,璇房七十历历今犹存。
河宗献宝贝宫上,象罔求珠赤水源。
仙峤未易攀,仙箓未易言。
君为白鹤道人几代孙,瓜山之后为清门。
藏室万卷殆钟阳之瑜瑾,著录千家尽羭次之婴垣。
亭中琼醴日应荐,阶前玉树春更繁。
君乎游哉,其乐不可谖。
望瑶林兮明霞,寄瑶林兮疏麻。
我居不远㻬琈洞,为我一采琅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