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道(bào dào)的意思:报道是指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传递消息、信息或事件的行为。也可以指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的内容。
烽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时期烽火四起、战事频繁的景象。
汉庭(hàn tíng)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泛指政府机关。
胡骑(hú jì)的意思:指北方民族的骑兵,也泛指骑兵。
马日(mǎ mì)的意思:指马上、立即的意思。
塞南(sāi nán)的意思:形容人口密集,拥挤不堪。
塞北(sài běi)的意思:指中国北方边塞地区,也泛指边疆地区。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行边(xíng biān)的意思:行走在边缘的位置或状态
远徙(yuǎn xǐ)的意思:迁徙到较远的地方居住或移动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动荡与不安,以及朝廷对边防的关注与应对。首句“塞南塞北尽烽烟”以“烽烟”这一形象化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频繁发生。接着,“胡骑纵横二十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动荡状态的持久性,暗示了边防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报道今秋须远徙”一句,通过“报道”和“远徙”的结合,透露出朝廷为了应对边疆危机,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或战略调整,显示出决策层对边防安全的重视和积极应对的态度。最后,“汉庭司马日行边”则点明了官员的职责与行动,司马作为边防事务的重要负责人,每日巡视边境,体现了他们为国守边、不辞辛劳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和对边防官员行动的描述,既反映了边疆地区长期存在的战乱与动荡,也展现了朝廷对此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策略,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