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宁静、焚香的场景,充满了幽雅与神秘的气息。首句“夜静香烟入杳冥”以“夜静”点出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寂静的氛围;“香烟入杳冥”则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将无形的香气具象化为可见之物,仿佛能穿越黑暗,直达远方,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次句“草堂犹似带龙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的氛围。草堂本是诗人或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处却加上“带龙腥”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说和神秘的元素,暗示着这里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秘密,增添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第三句“不知何处鸣孤鹤”,以“孤鹤”的鸣叫作为转折,将读者的思绪从静谧的室内引向广阔的自然之中。孤鹤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其鸣叫声在夜空中回荡,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活力,同时也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最后一句“飞下窗前听道经”将鹤的行动具体化,它似乎对草堂内正在诵读的道经产生了兴趣,选择在窗前停留聆听。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夜晚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宁静之境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于丹移家洺州
忆昔门馆前,君当童子年。
今来见成长,俱过远所传。
诗礼不外学,兄弟相攻研。
如彼贩海翁,岂种溪中田。
四方尚尔文,独我敬尔贤。
但爱金玉声,不贵金玉坚。
孤遗一室中,寝食不相捐。
饱如肠胃同,疾若肤体连。
耕者求沃土,沤者求深源。
彼邦君子居,一日可徂迁。
念此居处近,各为衣食牵。
从今不见面,犹胜异山川。
既乖欢会期,郁郁两难宣。
素琴苦无徽,安得宫商全。
他皆缓别日,我愿促行轩。
送人莫长歌,长歌离恨延。
羸马不知去,过门常盘旋。
会当为尔邻,有地容一泉。
赠王屋道士赴诏
玉皇符诏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法成不怕刀枪利,体实常欺石榻寒。
能断世间腥血味,长生只要一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