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志(běn zh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志向、目标、心愿。
笔砚(bǐ yàn)的意思:指写作、学习的工具,也表示学习、进修。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独怜(dú lián)的意思:独自怜爱、独自关心。
樊笼(fán lóng)的意思:指束缚人的环境或条件,比喻限制人自由发展的环境或条件。
葛衣(gé yī)的意思:指穷苦、贫困的样子。
归山(guī shān)的意思:归还山林,指归隐山野,远离尘嚣。
解暑(jiě shǔ)的意思:消除炎热,使人感到凉爽。
览镜(lǎn jìng)的意思:指照镜子欣赏自己的容貌形象。也用来形容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缺点。
食肉(shí ròu)的意思:指人吃肉,表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富足。
松月(sōng yuè)的意思:指松树下的明月,比喻高洁清雅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无功(wú gōng)的意思:没有成就或功绩。
倚栏(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栏杆上,形容闲适自在的样子。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朱颜(zhū yán)的意思:朱颜指的是红色的脸色,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克家的《秋夜和方植之丈》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首句“葛衣初解暑方残”,通过写换上葛衣以应对秋夜微凉,暗示夏末未尽的余热。次句“夜罢温经辄倚栏”,表现了诗人夜读后的闲适,倚栏远眺,生活颇有雅趣。
“松月已斜犹满户,海云自落不归山”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月光洒满屋内,海云飘落却无意回归山巅,寓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接着,“修翎本志樊笼外,冗土无功笔砚间”表达了诗人志向高远,却在世俗事务中无所建树的感慨。
最后两句“览镜久知非食肉,独怜尘土尚朱颜”,通过照镜子,诗人意识到自己并非世俗之人,但仍感叹岁月无情,容颜依旧在尘世中流转。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秋夜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
武侯不可致,玄德造其庐。
公在衰绖中,乃上时政书。
维时君臣定,事与草昧殊。
出处千载同,岂必名迹如。
行伍拔大将,寒饥得名儒。
推毂天下士,百年用其馀。
生平慕河汾,未许王魏俱。
慇勤八司马,意独何区区。
自古朋党论,消复莽无期。
谁令群疑亡,韩富及有为。
惜哉公不见,功名止西陲。
送蕃叟弟赴江西帅幕分韵得独字
生平未省友松竹,爱言从宦输幽独。
子也诸侯老宾客,襆被仅缘升斗禄。
为问江神何世情,霁月光风送帆幅。
天意元来向事功,谨毋遐心自金玉。
真珠帘·其二四时怀古夏词
青云玉树南薰扇。京华地、别是潇湘图展。
茉莉芰荷香,拍满笙箫院。
雪藕盈盈歌袅处,早已带、秋声凄怨。堪叹。
把时光轻靠,冰山一片。
从古幻境如轮,问铜驼、应是多番曾见。
谁把笛吹凉,总是腔新换。
水枕风船空入梦,但极目、波流云远。消黯。
更华林蝉咽,系人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