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哀东海,而思之苦。彼何人斯,猛噬如虎。
我不击之,我民之忧。纵不我与,覆以我为仇。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宋濂的《琴操二首(其一)哀海东》,表达了对东海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诗人以"我哀东海"起笔,展现出对东海地区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他形容那些统治者如同猛虎般凶残,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猛噬如虎"形象生动。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责任感,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民众将会深受其害,甚至可能被当作敌人对待。他质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内心的愤怒和无奈溢于言表,"冤其有极"揭示了他对不平之事的深深痛惜。接着,他用"非血之呕,曷明心赤"来强调自己的悲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切感受。
最后,诗人以"泱泱大风,沉沉寒泉"描绘出压抑而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和无尽的哀叹。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只能无奈地劝慰自己"舍旃舍旃,我尚何言",意思是尽管处境艰难,却已无话可说,只能忍受这无声的悲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宋濂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