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戴子高·其二》
《送戴子高·其二》全文
清 / 施补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好忆高堂泪,临行滴汝衣。

黄金天下,难买是春晖

雁断谁将信,乌飞失所依。

白云一望,应胜寄当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春晖(chūn huī)的意思:春天的阳光。

当归(dāng guī)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临行(lín xíng)的意思:即将离去或出发前的准备和告别。

失所(shī suǒ)的意思:失去了原本所属的位置或所在的环境。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寄当归(jì dāng guī)的意思:离开原地,到别处寻找归宿。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和离别时的感伤之情。首句"好忆高堂泪"直接抒发了对家人的怀念,泪水滴在衣物上,暗示着离别的不舍。"黄金富天下,难买是春晖"运用对比,强调了亲情的无价,即使是世间最宝贵的黄金也无法比拟母爱的温暖和光辉。

接下来的"雁断谁将信"描绘了鸿雁传递书信的传统,但因离别而无法继续,暗示通信中断的无奈。"乌飞失所依"则以乌鸦失去栖息之处象征诗人自己漂泊无依的境况。最后,诗人选择在白云间寄托思念,"白云时一望,应胜寄当归",通过遥望白云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厚意,表达出对团聚的渴望,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施补华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三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馀石发挂鱼衣。

(0)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其一

省事天公厌两回,新年春日并相催。

殷勤更下山阴雪,要与梅花作伴来。

(0)

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次韵为谢

问子一室间,宁有千里廓。

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

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

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

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

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

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

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

诗腴固堪餐,字瘦还可愕。

高标忽在眼,清梦了如昨。

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

岂待相愿言,方为不朽托。

子云老执戟,长孺终主爵。

吾当追松、乔,子亦鄙卫、霍。

(0)

送邓宗古还乡

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

赤眉虽豺虎,弛兵过其墟。

至今空清泉,无复双鲤鱼。

南郑有李合,妙得甘公书。

夜坐指流星,惊倒两使车。

抱关不肯仕,布褐蒙璠玙。

西南固多士,君得二子馀。

凛凛忠文公,搜士及樵渔。

涧溪有幽讨,蘋芷真嘉蔬。

岁晚终不食,心恻当何如。

(0)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戏公择云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馀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馀烬。

天游照六凿,虚室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从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目,怨句写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0)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

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

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